学者观点

孙锡良:“军民融合”是美国经济的推进器

字号+作者:孙锡良 来源:红歌会网 2024-03-10 11:3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军民融合”是美国经济的推进器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美关系渐入缓和阶段,美国借“民生发展需要”这个理由,大力'...

x6p品论天涯网

“军民融合”是美国经济的推进器x6p品论天涯网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美关系渐入缓和阶段,美国借“民生发展需要”这个理由,大力鼓动中国放弃军事工业,尤其是借机瓦解中国军工体系,不但促成一大批军企破产,而且以“落后”为名诱导许多战略项目下马,造飞机的去造摩托车,搞导弹、研究相控阵雷达的不如卖茶盐蛋的,直到两次伊拉克战争才打醒梦中人。x6p品论天涯网

军工企业,对于大国而言,在看得见的时期内,一定会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不要以为它只是国防命脉。军工企业,在所有大国中,都是高精尖人才的集居地,也是高科技产品创新的集中地,因为怕落后挨打,所以,必须保证最好的军品持续涌现,军品研制过程会带动诸多民用企业,军品成熟之后,还会转化为诸多民用产品,最后实现相互提高。x6p品论天涯网

美国的军民融合不只是产品融合的问题,可以认为是“先军科技”,可以认为是美国经济稳定发展的推进器。x6p品论天涯网

换句话讲,美国会把最先进的科技优先用于军事,之后才逐步向民品转移,以确保它主导的战争能保持武器领先和模式领先。x6p品论天涯网

下面,我会举几个大家都能看得见的例子分析美国的先军战略和军民融合。x6p品论天涯网

▓-互联网。x6p品论天涯网

这个东西所有人都熟悉,但它诞生于何时何地并是所有人都很关心。事实上,互联网,又称因特网,它始于1969年的美国,最早是美军在ARPA(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制定的协定,首先用于军事连接,让美军事部门之间实现互联互通,以达到信息高速化的目标。之后又被嫁接于高等院校之间,再之后才逐步向一般民用转变。此后造就的生产力持续振兴着美国,它涉及的产业不只是科技含量高,而且远期持续性不可估量。互联网经济的源头就是美国军事需要。它首先引爆了美国信息革命,随后又引爆了世界信息革命,未来的经济战都离不开这个战场。x6p品论天涯网

▓-GPS导航系统。x6p品论天涯网

现在,全世界大概有四大导航系统,但五十年前,有这种想法的只有美国国防部,GPS系统的前身为美国国防部主持研制的一种子午仪卫星定位系统,1958年研制,1964年正式投入使用。早期,它只有6颗卫星,精度较低,后来才一步步扩网提高精度,到了1993年就完成系统组网并投入到军方广泛使用,随后又开放给警方使用,著名的“辛普森案”侦破过程中,当辛普森从家中逃跑后,美警方就是利用GPS导航在高速公路上根据其手机讯号进行的定位。全范围转民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之后的事。美国研制GPS系统过程中和过程后,分别带动了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导航经济”已成为重要的资源型战略经济。x6p品论天涯网

▓-洛-马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x6p品论天涯网

简单点讲,它是美军事工业的心脏,当之无愧的美国第一军工。该公司的军工产品以极大优势称雄世界,主要领域包括航空、航天、电子产品和信息系统等。因为它有超凡的研发能力,比如说软件系统开发,每年编写的软件代码甚至超过了微软公司,这方面极少为外人所知晓,包括微软在内的大量民用公司都选择与其联合开发大型软件系统。军用和民用领域的高端传感器、数据链、电子系统都成为该公司的核心业务。x6p品论天涯网

▓-波音公司。x6p品论天涯网

因为它在民用飞机上的名气太大,不需多言介绍。事实上,这家公司早年叫“太平洋航空制品公司”,主要业务是生产军用飞机,为美国国防部服务,包括生产大型轰炸机,二战中,赫赫有名的B-17(绰号“空中堡垒”)、B-29轰炸机,冷战时期著名的B-47和B-52战略轰炸机,KC-135空中加油机以及E-3预警机,都是由波音公司生产。六十年代以后,它才开始更多涉足民用航空。现在,它仍然是军民融合度极高的双型公司。波音成功的基础是军事推动力,转而又成就了美国航空经济的巨大动力。x6p品论天涯网

▓-雷声公司。x6p品论天涯网

它是美国五角大楼的第二大军工供应商,在某些领域的技术极具优势,包括雷达系统、导弹系统、传感器、潜艇声呐系统、军用教练机、无人侦察机等,其中雷达技术和导弹技术代表了当今世界的最高水平。因为它在雷达技术和传感器技术领域的成就,促使它又选择性地介入大量民用领域,它的三维光电传感器可以更好地对目标进行识别和跟踪,它的无人机通用控制系统、放射性探测系统和高科技模拟器都非常受欢迎。雷声公司的产品涉及到多个产业链,对美国经济的间接贡献非常大。x6p品论天涯网

▓-赫氏(HEXCEL)公司。x6p品论天涯网

它是美国著名的材料公司,也可以称之为材料巨头,成立已超过75年。所有制造业的基础是材料,没有好材料,就没有好产品,而军工产品又是美国追求性能优越的一个最重要场地,赫氏工业部门很早就与美国国防部合作并相互促进,它研制的碳纤维增强材料、树脂体系、结构材料等都领先于世界,并应用于美国军事工业。目前,该公司已经具备空天材料、海洋材料、风能材料、汽车材料和其它新型增强材料在内的超范围研制能力。x6p品论天涯网

▓-战争公司(白宫和五角大楼,又称“白-五公司”)。x6p品论天涯网

美国,表面上看,它是一个正常国家,但仔细研究,它更像是一家巨型公司,这个公司,首先最重视开发军品,然后是军民融合,再然后是一般民品。在军品开发方面,白宫是决策和拨款机构,五角大楼是执行机构。当推进到军民融合刺激经济时,两者又合为一体,制造冲突和战争是军民融合型经济的必备条件,没有冲突和战争,就没有军事存在的必要性,也就没有军品开发的必要性。寻找军民融合经济的合理借口必须是“有危险,有威胁”。x6p品论天涯网

“白-五公司”以军事推动经济的方式有两种:一种间接制造战争;一种直接主导战争。x6p品论天涯网

间接制造战争可以实现两个目标:一是消耗库存武器;一是试验新型武器。美国的追求是“永远领先”,库存已久的武器必须定期清仓,但清仓又不能浪费性清理,让代理人承担清库成本是其最重要的手段。比如说,援助乌克兰600亿美元,但必须有超360亿美元的经济利益最终回流美国(还不包括战后获得的利益空间),代理人出一部分,盟国出一部分,既赚了援助友国的名声,又实现了扩大美国再生产的目标。代理人战争,不可能试验最新式战略型武器,但可以试验最新型常规武器,或者说可以试验未来战争的常规武器。x6p品论天涯网

直接战争,不常发生,一旦发生,就是美国战争模式的一次试验,两伊战争的高度信息化,相当于在给全世界做战争实验演示教学,它是对美国军工系统成果的集成式检验。到目前为止,也只是它进行了这样的全方位检验,俄乌战争达不到这种标准,其它国家的战争更加不值一提。大家需要清楚认知地是,美国的规模化信息战已经超过二十年,而其它大国却还没有演示过这种战争,都只局限在“演习”这个层面,真正遇到大规模战争,战力会完全不一样。x6p品论天涯网

间接战争和直接战争还有一个什么样的经济效益?x6p品论天涯网

最明显的作用是年度军售。美国每年有规模的全球军售大单在800亿至1000亿美元之间,要实现这样高的经济收入,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它的武器在战场得到过验证,只有演习而没有实战的武器在市场上受欢迎度不是很高,使用国会很小众。美国的常规武器,几乎都经历过实战,优点可以实现更好地提升,缺陷可以及时暴露而得到改进,故购买都众。x6p品论天涯网

我今天要强调什么呢?要强调美国的“模式创新”。x6p品论天涯网

战争模式”这几个字一定要引起中国人的重视,不要只埋头考虑人家有航母,我也跟着有航母,只简单跟人家比有无,只跟人家比数量,而认不清“战争模式”的重要性。跟着美国的旧战争模式做战略规划,胜负主动权不可能掌握在自己手上。x6p品论天涯网

那未来的战争模式是什么?x6p品论天涯网

我判断的方向是:未来战争就是“军民融合式战争”,或者说“智能战争”。x6p品论天涯网

我们曾经提出过的全民皆兵是不是就叫“军民融合式战争”?不是。当时的全民皆兵,主要指全民思想观念和全民责任,更着重于人力。x6p品论天涯网

未来的“军民融合式战争”或者“智能战争”则更着重于系统战力,它比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战争更加智能化和集成化,人被智能化改造,这就是美国为什么自己全力智能化而打压其它国家智能化。x6p品论天涯网

我观察美国的每一次革命性技术诞生,都可以看出它跟美国军事应用的高度兼容性,都可以看出军民融合的统一性,虽然它自己没有明示,但已经可以嗅出其中的味道。x6p品论天涯网

美国现在为什么还坚持不直接进入大型战场?因为它的新战争模式还未成型,还没有达到可以给世界耳目一新的时候,美国最近两年对全球军事力量进行大范围重组和再部署包含着对未来战争的准备。x6p品论天涯网

中美建交前,美国曾嘲讽中国的“先军政治”,故意曲解中国军民一体的体制。而事实上,美国才是最为成功的“先军政治”,在这种成功体制的刺激下,美国又成为科技和经济双成功的典范。未来,美国仍然一定会依靠“军民融合”来确保自己的经济领先和军事霸权。x6p品论天涯网

归根结底两个结论:x6p品论天涯网

1,美国就是一家大公司,用军品带动民品,用民品反服务于军品,最终实现军民高度融合和全面配合;x6p品论天涯网

2,“白-五公司”必须打仗,全世界必须应对它持续的、性质各异的战争需求,战争或战争忧虑不持续,美国经济就不能持续强盛,世界和平是美国的最大心病。x6p品论天涯网

写于2024年2月25日星期日x6p品论天涯网

【文/孙锡良,知名独立时评人,红歌会网专栏学者。】x6p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