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赵露: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观:生成脉络、核心要义与当代价值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24-05-20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是对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演进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科学认知。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有必要'...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是对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演进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科学认知。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赋能中国式现代化,有必要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观中汲取思想资源,立足当代中国实践,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系列科技思想,构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Ba1品论天涯网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的生成脉络Ba1品论天涯网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的形成发展基于他们生活的特定时代条件,主要体现为:文艺复兴后欧洲社会掀起思想解放浪潮,为自然科学的突破性发展奠定了时代基础;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继承提供了理论基础;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确立后,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奠定了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观体现于二位导师各时期代表性经典著作中,通过梳理这些经典著作可以发现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的生成脉络。Ba1品论天涯网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的早期体现Ba1品论天涯网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自然科学和工业的结合为人的解放提供了重要物质条件,技术在改造自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科技异化观等重要观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发现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提出“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等重要观点;认为分工是促进生产力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指出“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最明显地表现于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1;分工和技术进步促进人类社会发展,“是从上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指出,“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的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由此形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技术是生产力组成内容等唯物史观基本内容。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科学评价了科技进步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另一方面,也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科技异化现象,如“工人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并“使工人的整个生活地位越来越没有保障”。因此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早期经典中,主要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发现并初步总结出科技本质、科技与人的关系、科技异化等重要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Ba1品论天涯网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的成熟发展Ba1品论天涯网

成熟期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主要体现在马克思《资本论》巨著和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等重要代表著作中。在《1857-1858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了“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思想,并指出科技进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如果说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一方面强调了科技对资本主义生产力提高的作用,另一方面又着重分析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科技异化现象,马克思指出“机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机器“作为资本的承担者,首先在它直接占领的工业中,成了把工作日延长到超过一切自然界限的最有力的手段”,从而导致机器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异化为剥削劳动者的工具。机器的使用延长了工人的劳动时间,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并造成了对工人的损害,“机器劳动极度地损害了神经系统,同时它又压抑肌肉的多方面运动,夺去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一切自由活动”。这一时期马克思的科技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技与生产力,更深入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科技异化、科技与人的关系等内容。Ba1品论天涯网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坚持将唯物史观运用到对科学技术的分析中,他指出“对我来说,事情不在于把辩证法规律硬塞进自然界,而在于从自然界中找出这些规律并从自然界出发加以阐发”,进一步坚定了科技认知中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科学技术是重要生产力等思想。在《自然辩证法》这部经典著作中,恩格斯进一步揭示了自然界存在的唯物辩证法规律,将唯物辩证法用于自然科学分析,形成了自然辩证法思想,并将其运用于对人类社会发展演进的分析。Ba1品论天涯网

二、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的核心要义Ba1品论天涯网

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生成脉络的经典文本分析,可以发现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观主要围绕科技与生产力关系、科技异化、科技与人的关系三方面展开,呈现为科技生产力观、科技异化观和科技人本观三个方面。其中,科技生产力观是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的关键核心,科学界定了科技的生产力性质,是唯物史观的重要体现;科技异化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科技的正向作用时,揭示出科技的负向作用,是唯物辩证法思想的重要体现;科技人本观在分析了科技的物理性质后,回到问题的本源即科技与人的关系上,是更深层次科技观的体现。Ba1品论天涯网

(一)科技生产力观Ba1品论天涯网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是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的核心内容之一。马克思恩格斯科技生产力观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指明了科学技术是促进生产力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阐明了生产活动是决定科技进步的重要原因。Ba1品论天涯网

第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Ba1品论天涯网

马克思第一个对科学技术的生产力性质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理论分析。马克思将“蒸汽磨”等新技术的使用作为新生产力获得的标志,从而产生了技术是生产力中重要因素的思想萌芽。马克思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思想对科学技术进行了准确定位,充分论证了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及其作用,指明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马克思的科技生产力观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它开辟了一个新理论领域,奠定了这一理论的基石,构建了这个理论大厦的基本框架,指出了这一理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空间。Ba1品论天涯网

第二,科学技术是促进生产力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Ba1品论天涯网

马克思指出,“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生产力进步是工业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生产力进步源于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带来了构成生产力三要素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改变,进而推动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入到机器大工业时期。“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力的利用,机器装置的应用,这就是从上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只有随着大工业的发展才有可能消灭私有制”。科技进步不仅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而且还是资本家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的重要因素。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逐利是资本的本性。为了获取超额剩余价值,资本家必然要使用先进机器设备和生产工艺来提升劳动生产率,这样由于技术进步带来的机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资本主义生产效率,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断缩短,剩余劳动时间不断延长,从而为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提供了直接帮助。Ba1品论天涯网

第三,生产活动是决定科技进步的重要因素。Ba1品论天涯网

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它。天文学只有借助于数学才能发展。因此数学也开始发展。——后来,在农业的某一阶段和在某些地区(埃及的提水灌溉),特别是随着城市和大型建筑物的出现以及手工业的发展,有了力学。不久,力学又成为航海和战争的需要。——力学也需要数学的帮助,因而它又推动了数学的发展”。恩格斯的这段话清晰表明,人类生产活动是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原因,科学之间是彼此影响联系和不断创新发展的。在马克思看来,生产活动促进技术进步的重要原因在于分工的发展。马克思认为,分工的水平代表着一个民族生产力进步水平,分工之所以能够促进技术进步,根本原因在于分工带来了劳动技能提升和劳动工具改善,从而促进了技术进步的实现。分工的促进作用充分体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演进过程之中:“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分工细化和技术进步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引发了生产关系的变革。Ba1品论天涯网

(二)科技异化观Ba1品论天涯网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技的本质是人的力量的对象化,但科技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受特定生产关系的影响,可能站在人的对立面,成为剥削和压迫人的工具,成为侵害自然、破坏生态的工具,成为资本主义霸权扩张的武器,这就产生了科技异化现象。Ba1品论天涯网

第一,科技造成对人的剥削与压迫。Ba1品论天涯网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科技异化现象,集中体现为机器对工人的剥削与压迫。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由于机器的资本主义使用”导致“工人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工人的整个生活地位越来越没有保障”。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通过分析机器的异化使用揭示了科技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异化现象。马克思指出机器是资本的承担者,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是把工作日延长到超过一切自然界的最有力的手段。为了生存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妇女和儿童进入工厂,这样就增加了更多可雇佣的工人数量但同时也剥夺了妇女的家庭劳动时间和儿童的游戏学习时间。马克思还指出“资本不创造科学,但是它为了生产过程的需要,利用科学、占有科学”,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科技成为实现资本逐利的工具,科技被资本绑架,导致本是中性的科技产生出对人的剥削与压迫。Ba1品论天涯网

第二,科技造成对自然生态的破坏。Ba1品论天涯网

科技异化不仅体现为人与人关系的恶化,还体现为人类利用科技改造自然过程中造成了对自然的破坏,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不断恶化。马克思注意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恶化,科学技术扮演了一个推波助澜的角色。恩格斯指出:“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在科技异化为破坏自然生态的力量后,如何减少科技使用造成对自然的破坏,利用科技更好保护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便成为重要关切。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方面要依靠科学技术认识自然规律,从而解决环境问题,“特别自本世纪自然科学大踏步前进以来,我们就越来越有可能学会认识并从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们的最常见的生产行为所造成的较远的自然后果。”另一方面要让无产阶级掌握科学技术,才能彻底解决环境问题。资本主义制度下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在于“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因此马克思指出:“我们知道,要使社会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发挥作用,就只能由新生的人来掌握它们,而这些新生的人就是工人。工人也同机器本身一样,是现代的产物。”因此,马克思提出了由无产阶级掌握科技,使科技使用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转变为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新生产关系的重要思想。Ba1品论天涯网

第三,科技成为资本主义行使霸权的重要武器。Ba1品论天涯网

科技进步不仅帮助资产阶级从封建阶级那里夺取了政权,而且还成为资产阶级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统治的重要武器。马克思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科技本是中性的,但科技在资本逐利的逻辑要求下成为了发动侵略战争、违背和平发展的利器。用科技武装起来的资产阶级打破了世界的和平,不断进行着殖民扩张和霸权主义行径。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认为,科技一经被资产阶级掌握就站在了人类和平的对立面,异化为资产阶级行使霸权的重要武器。Ba1品论天涯网

(三)科技人本观Ba1品论天涯网

马克思恩格斯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科技与人的关系问题,他们认为,科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提出,人是促进科学进步的主体、科技发展应当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科技人本观的本质是要求以人为本:一方面,人是促进科技创新的根本力量,科技创新依赖人、依靠人;另一方面,科技创新的目的是满足人的需要,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Ba1品论天涯网

第一,科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Ba1品论天涯网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这种既是观念的财富同时又是实际的财富的发展,只不过是人的生产力的发展即财富的发展所表现的一个方面,一种形式。”科技的本质是人类社会不断发现自然规律,并将自然规律转化为改造自然的能力,具体体现为工艺、设备等的使用,是一个从自然规律上升为知识体系再转化为实践应用的过程。科技的发展一方面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另一方面提高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科技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形成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人类在探索与发现自然规律,运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在发现科学、掌握科技的过程中,将人的本质力量体现在科学认知与技术应用中,并且随着这种能力的不断提升又不断促进着科技的发展,让科技的力量进而人的力量更加强大。Ba1品论天涯网

第二,人是促进科技进步的根本力量。Ba1品论天涯网

唯物史观认为,科学技术从根本上说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近代以来,人类通过对自然规律的发现不仅突破了封建思想、神学、唯心主义哲学等的束缚,而且提升了改造自然的能力。因为只有更多地认识、掌握自然规律,人类才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规律反作用于自然,实现对自然的改造,满足人的社会实践与生活的需要。正如马克思指出的“社会地控制自然力,从而节约地利用自然力,用人力兴建大规模的工程占有或驯服自然力,——这种必要性在产业史上起着最有决定性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充分说明了人在科技进步中的主体作用,人是促进科技进步的主导因素,科技发展离不开人的促进。因此,要实现科技进步必须建立在以人为主、以人为本的基础上。Ba1品论天涯网

第三,科技进步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Ba1品论天涯网

恩格斯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科技之所以能够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重要的原因在于随着人们对科学认识的加深,更加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应用自然规律,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与应用,从而为生产力的进步、人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自我需求的满足创造重要前提条件。自然科学“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为人的解放作准备”,机器的使用本质上就是科技进步,有利于“解放了的劳动”。固定资本发展为机器体系,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为“整个社会和社会的每个成员创造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分析科技在资产阶级革命和人类社会演进中的功能,充分证明了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重要力量的观点,深刻诠释了人类社会演进史就是一部科技发展史的重要思想。Ba1品论天涯网

三、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的当代价值Ba1品论天涯网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价值。一是在整体上,为党的科技思想形成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渊源,促进党的科技思想不断丰富发展;二是科技生产力观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动力源泉;三是科技异化观启示我们要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抑制科技异化,实现科技伦理和科技向善目标;四是科技人本观要求我们建立起人与科技的良性互动关系,既要重视发挥人对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又要以科技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Ba1品论天涯网

(一)为党的科技思想提供理论渊源Ba1品论天涯网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实现了守正创新发展,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党的历史上各时期主要领导人的科技思想中均体现了对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的创新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江泽民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胡锦涛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各时期党的主要领导人的科技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的继承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中国化成果的重要体现,是指导我国各时期科技发展的有力思想武器。Ba1品论天涯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对科技地位、功能、发展等若干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生产力观,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指出“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习近平高度重视科技异化现象,强调“科技是发展的利器,也可能成为风险的源头。要前瞻研判科技发展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面对西方大国的科技霸权主义,习近平高度重视关键核心技术的自我掌握,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人本观,强调“把惠民、利民、富民、改善民生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同时高度重视对科技人才的培养与激励,指出“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一流人才、拥有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占据优势。”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是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指导思想。Ba1品论天涯网

(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动力源泉Ba1品论天涯网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生产力观指出“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同时也揭示出科技进步是促进生产力进步进而带来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资本主义工业革命的考察,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生产力观进一步发现科技进步是引发工业革命进而推动现代化生成的重要结论,这是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人类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根源是科技进步,科技是驱动现代化生成的重要力量。Ba1品论天涯网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作为各国现代化共同特征的体现,中国式现代化高度重视科技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科技生产力观的基本遵循。以科技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可以满足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所要求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需要,是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主要矛盾的重要路径;以科技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而更好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规模巨大、共同富裕本质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现实需要;以科技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才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解决“卡脖子”问题,让中华民族长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以科技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既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科技生产力观的遵循,符合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同时又满足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一般与特殊、“变”与“不变”的高度融合体现。Ba1品论天涯网

(三)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抑制科技异化Ba1品论天涯网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科技异化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在于满足资本逐利逻辑需要。因此,彻底解决科技异化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坚持人民立场发展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坚持世界和平共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可以抑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科技异化,实现科技使用对人的尊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Ba1品论天涯网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立足新发展阶段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在促进科技创新的同时,还要实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党领导下的科技事业要坚持人民立场,防止资本绑架科技、侵害人民利益,造成新的科技异化现象。尤其是在当前人工智能等高科技发展背景下,更是要防范和解决算法歧视、隐私保护等社会问题以及基因编辑、基因增强等生命科学新技术引发的不确定性风险。要坚持绿色发展,一方面要防止科技使用造成对生态环境新的更大的破坏,另一方面要使用科技改善生态,如发展和使用清洁能源,充分发挥科技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重要作用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还体现在包容性和强调和平共处等方面。面对西方科技霸权主义,习近平强调“科学技术具有世界性、时代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反对任何人搞科技封锁、科技鸿沟、发展脱钩”,要“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让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让中国科技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因此,我们要摒弃和突破西方科技霸权,加强科技创新的全球合作,让科技更好造福人类命运共同体。Ba1品论天涯网

(四)实现科技创新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协调Ba1品论天涯网

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科技人本观揭示了,科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是促进科技进步的根本力量。这就为当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解决“卡脖子”问题找到了出发点。这个出发点就是要重视高水平科技人才培养,要“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这样才能最终满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Ba1品论天涯网

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科技人本观还指出科技创新要促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坚持人民至上是新时代党领导科技事业、促进科技创新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指出:“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落脚点”。因此,当前我国进行科技创新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此,我们就应当围绕造福人民展开科技创新,坚持科技创新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使科技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的全面发展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党领导科技创新事业的根本宗旨所在,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方向和道路所在。Ba1品论天涯网

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是党的科技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科技观的生成脉络、核心要义与当代价值,有助于认识科技发展在人类社会演进中的地位与作用。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论述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强大理论支撑。Ba1品论天涯网

网络编辑:同心Ba1品论天涯网

来源:《科学社会主义》2024年第02期Ba1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