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微热评

果不其然,害死人的“非升即走”,又是照搬外国的经验

字号+作者:耿来意 来源:今日头条账号“耿来意” 2024-05-20 13:45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我们的大学,有一种“非升即走”的考核办法,不时会闹出个悲剧来,惹人痛恨。 我写过这方面的文章,对“非升即走”'...

eLr品论天涯网

我们的大学,有一种“非升即走”的考核办法,不时会闹出个悲剧来,惹人痛恨。eLr品论天涯网

我写过这方面的文章,对“非升即走”进行批评,从文章的评论区里,看到不少共鸣,有认证大学博士、教师的网民,对“非升即走”表达了不满,指出这种制度的弊端,有位博士评论说“如果真是末位淘汰就好了,说明大多数人都是能留下来。现在是50%-80%淘汰制,能留下来的是少数。”eLr品论天涯网

另一位博士评论说:“中国职称就是个笑话,职称高的没课,讲的东西都是上世纪的,青年教师课多,薪资却低,卷项目 ,忽略教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因为学不到有用的知识。”eLr品论天涯网

“非升即走”存在严重弊端,看起来也不像“中国面孔”,它来源于哪里呢?eLr品论天涯网

经查寻,果然是“舶来品”。eLr品论天涯网

它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用来对教师进行考核晋升,该制度规定在一定年限(通常为七年)内,如果达不到晋升的要求,就要被辞退。后来这项制度发散开来,逐渐成为美国高校教师管理标配之一,也被世界其他大学广为借鉴。eLr品论天涯网

这项美国大学考核机制,学名“预聘制”,21世纪初传到了中国,被俗称为“非升即走”。据一些文字记载,我国最早施行预聘制的机构是2001年成立的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2004年成立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也采用了这一考核机制。从2014年开始,我国顶尖高等学府北大清华全面施行预聘制,以后就风行全国诸多高校了。eLr品论天涯网

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未尝不可,但要跟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实现外国经验的中国化,不然就会水土不服。从现在引进外国经验的实际情况看,有很大的负面作用,需要对各方面作用进行评估,趋利避害,成就一个最有利于高校发展的考核机制。eLr品论天涯网

盲目照搬外国经验,我们吃过不少苦头,既有战争年代的军事冒险主义,又有建设时期的照抄照搬。1958年3月,主席在“成都会议”上指出了照搬苏联做法的问题,他说:eLr品论天涯网

“因为我们不懂,完全没有经验,横竖自己不晓得,只好搬。统计几乎全部是抄苏联的。教育方面搬得也相当厉害,例如五分制、小学五年一贯制等,甚至不考虑解放区的教育经验。卫生工作也搬,害得我三年不能吃鸡蛋,不能喝鸡汤,因为苏联有一篇文章说不能吃鸡蛋和喝鸡汤, 后来又说能吃了。不管人家的文章正确不正确,中国人都听,都奉行,总是苏联第一。”eLr品论天涯网

后来,我们不照搬苏联了,我们摸索出中国经验了。再后来,在许多领域,我们又照搬西方尤其是美国经验了,不只是大学的“非升即走”,各行各业都存在这种情况,最明显的还有金融领域,企业领域,都把外国经验当菩萨膜拜。eLr品论天涯网

从美国拿来的“非升即走”,在国内遭遇了严重的水土不服,给高校教师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而高压之下,睡不好,吃不好,内心焦虑,怎么教学和科研?有位高校老师回忆起“非升即走”的日子,总是心有余悸,他说:“除非学术实力非常突出,影响投票的因素还有人情、利益、行政需要等。”因此,对于最终的审定结果,往往要由院系的领导决定,是否公平,很难说的清。eLr品论天涯网

“非升即走”或许适应于哈佛,或许适应于美国,又或许适应于北大清华,但不一定具有普适意义,不见得拿到每个学校都好用,包治百病。世界上重大的科研成果和科学进步,都不是靠外部力量压出来的,而是靠自己努力出来的,所以“非升即走”宜慎行。eLr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