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日期

1985年4月25日参考消息第3版

字号+作者:参考消息 来源:参考消息 1985-04-25 19: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中等教改试行一年:西班牙改变了过去灌注式教育 '...

    【西班牙《终极日报》三月二十四日报道】西班牙中等教育改革今年进入第二个年头,参加试行的有一百多所私立和国立学校。
    西班牙教育部认为,一年来试行的结果表明,改革是必要的,改变了过去灌注式的教育。由于精减不必要教材和增添多样有趣的内容,学生不仅听讲比过去专心,而且增强了实际分析能力。同时,通过减少作业,学生可以有更多时间参加课外活动。
    西班牙教育部在一九八三年工作报告中曾提到有关目前中等教育改革的一些观点,其中提到光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应如何使青年毕业后适应生活,使他们具备在当今世界创造价值所需的手段和知识。此外,还提到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教育部指出,通过改革,希望学校同社会联系起来,尊重专业技术培养和理论与实践结合。
    西班牙中等教育改革分两个阶段,一共用五年时间,第一阶段两年,第二阶段三年。改革后的教材分三部分内容:基础知识(西班牙语、西班牙文学、现代语、数学、物理、体育、宗教等)、社会科学和艺术与科技。通过这些课程学习,学生能获得重要的社会文化、经
    、济和科技知识、高超的语言水平和熟练运用计算机的技巧。在第一阶段学习结束时,不合格的学生可以培训学以“专业课”为主的课程,通过三至六个月的培训班,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后进入社会从事某项工作。如考试合格的学生可进入第二阶段学习。第二阶段三个学年的课程是:社会科学、应用技术和艺术,学生可根据自己志趣选读。 02X品论天涯网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三月二十四日文章】题:要买教育吗?(作者:彼得·威尔比和约翰·鲍尔)
    一些外国政府和学校以及英国各大学的一些负责人感到不安的是,为了争夺外国留学生,并把他们的学费放入自己的金库,各个大学正在:
    ·大大降低入学标准;
    ·通过贬低其它大学和进一步降低入学要求等方法来“争夺”学生;
    ·在旅馆经过草率的谈话以后,便“当场”提供学习的地方;
    ·使用那些很少了解英国高等教育情况并按人头收手续费的人员安排机构;
    ·不核查学生的经济能力和掌握英语的熟练程度。
    由于一九八○年政府不再向外国留学生提供补助金,各个大学、工艺学校和学院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确定招收外国留学生的数量,收取的学费数额也由自己定,并且可以自己保留这些钱。令人担忧的是,对外国留学生的入学要求和对享受政府补助的本国学生的入学要求之间,差距日益扩大。马来西亚和塞浦路斯政府对英国大学的上述招生方法也公开表示不满。因此,英国文化委员会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香港开始设立一种新的咨询和招生服务机构,以便把英国的高等教育作为一揽子交易向人们出售,从而减少激烈的竞争。英国七十一所综合性大学和工艺学校每年各交五千英镑给这个服务机构。
    一位想到牛津大学一个学院学习自然科学的学生被告知,他即使有两个E等成绩也可以进该学院。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负责外国留学生工作的官员贝尔彻,在给本月初出版的《泰晤士报》的《高等教育》增刊写的一封信中说:英国高等教育的良好声誉正在受到下述这样一些做法的损害:在“带回所接受的钱足以支付开支”的基础上派遣招生人员到国外去;在旅馆房间里同招生对象谈话;在公共交通车辆上分发招生简章;到各个学校去了解情况。最近在驻香港的英国文化委员会办事处工作的萨斯说:“试题更难一些,打分办法更严一些,可能意味着香港的C等成绩相当于伦敦教育部的B等成绩。”
    但是,英国文化委员会已私下向政府大臣们表示担忧:在过去的五年中,英国各大学在确保让学生能学习适合本人情况的课程方面已变得不那么认真了。 02X品论天涯网


    根据联邦德国联邦—各州教育规划委员会统计,在过去十年中,教师的就业机会明显减少。一九七五年,应聘任教的老师占申请任教的百分之九十四,到一九八四年,应聘任教的老师只占申请任教的百分之二十点二,就是说,有五分之四的申请任教者被拒绝。到目前为止,教师失业人数约在二万五千人(劳动部门统计)到六万人(教育和科学工会估计)之间。
    由于节制生育,近几年婴儿出生率大大下降。预计一九八三——一九九二年,在校的中小学生将下降百分之二十一点五(绝对数字为二百三十万人),中小学教师将出现“过剩”。在这期间,高等学校还将陆续培养出十三万名教师,加上现有的失业数,教师就业将更为困难。
    有人主张停止招聘教师,但是这会带来不利的后果:教师老化。
    还有人主张对现有教师每天减少一小时工作时间,同时工资也相应减少百分之四,样可以腾出二万二千个教师位置安排就业,这一主张立即遭到教师们的反对。(罗清先) 02X品论天涯网


    据民主德国《地平线》月报最近一期报道,一九一○年,美国的西奥多·富特被任命为远洋轮船长,她就是世界上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船长。但是一直也没有指派西·富特到哪艘远洋轮上去赴任。所以实际上她还只是一位挂名女船长。
    二十五年以后,苏联公民安娜·伊万诺夫娜·谢季尼娜成了世界上的第二个女船长。一九三五年,她出色地通过了船长考试,被任命为苏联的第一名女船长。但在最初的几年里,也未作具体安排,直到苏联卫国战争期间,谢季尼娜才被任命为“德涅斯特号”油轮的船长。
    又过了二十五年,即一九六○年,三名法国妇女在法国的拉罗歇尔通过了远洋轮船长资格的考试,然后被任命为远洋轮船长。
    瑞典商船队的第一位女船长叫玛丽亚·布耶伦斯塔姆。一九七三年五月,她曾指挥一条七米宽、十二米长的钢帆船“阿卡利号”,从加那利群岛的拉帕尔马斯出发,横渡南大西洋,航程三千三百海里,到达墨西哥的尤卡坦。
    波兰的第一位女船长叫达努塔·科贝林斯卡—瓦拉斯。她是一艘内燃机轮船的船长。她的丈夫是这条船的大副,在她的直接指挥下工作。
    中国的第一位女船长叫孔庆芬。一九七六年时,四十三岁的孔庆芬被任命为远洋货轮“风岛号”的船长。
    挪威妇女古德兰·特罗斯塔特是挪威的第一位女船长,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位近海轮船的女船长。
    也在一九二九年里,美国人玛丽·格林当上了美国的第一位内河轮的船长。从三十年代初开始,她指挥的轮船在美国俄亥俄河的路易斯维尔和辛辛那提之间航行。(东) 02X品论天涯网


    【本报特约记者魏渭康伊斯兰堡来讯】去年底,沙特阿拉伯王国的主要英文报纸《阿拉伯新闻报》上就妇女的作用和地位问题,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争论,其中心题目是:沙特妇女在社会上真正扮演什么角色?这场异常激烈的争论原来是由一位报纸的记者首先挑起来的。他认为妇女应该老是戴着面纱,以保护自己,防止“那些男子的贪婪的目光”。他把妇女描绘成“天生是展览品”。
    一位居住在沙特阿拉伯的自称为“来自西方的幸福妇女”首先致函报社,强烈谴责那些“无法克制动物本能的男子”,她要求男子不要在公共场合目不转睛地盯着妇女。这位西方妇女的信立即引起许多男子的强烈反应。他们以保护“东方式家庭生活”为由,竭力为妇女戴面纱辩护,说“妇女的岗位在家庭里”。这时又一位西方妇女投书报社指出,应该让妇女自己发表意见,而不是由男人代替她们说话。这些话激怒了沙特阿拉伯的男子们,有些人在争论中表现出蛮横无理,竟然说出同时代大相径庭的话来,说什么“女人是万恶之源”、“女人生来就是软弱的”,因此女人需要男人“保护”等等。激烈的争论几乎发展为争吵和谩骂。
    一些观察家认为,发生在沙特阿拉伯的这场辩论意味深长,因为该国历史上一直以奉行僵硬的伊斯兰刑律著称,并且决不允许公开讨论宗教和社会问题。现在,这场唇枪舌剑的辩论由于沙特王储的夫人西姗公主的干预而基本结束。她在对记者谈话时发表了均衡的看法,她一面劝告沙特妇女要尊重宗教和习惯,一面希望妇女接受现代教育,并把学到的知识很好地利用起来。
    有人认为,这是暗示沙特妇女也可以走出家门,寻找职业了。随着七十年代石油涨价后,沙特阿拉伯靠出口大量石油,而赚取巨额石油美元,因此教育事业也得到较大发展。目前大约有一百万名学生在各种学校里受教育,约占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同时,到国外学习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其中有男学生,也有少数上层贵族家庭出身的女学生。许多人认为,由于外国人在沙特阿拉伯越来越多,带来了许多外国习惯,外国人的影响也有增长,因此对沙特社会必然会产生某些影响,但是否会动摇沙特关于男女必须严格分开的政策,目前还看不出。 02X品论天涯网


    一九八四年底,法国政府的社会福利部长发表一份报告。这份报告说:“目前法国有二百万至八百万文盲,政府必须采取措施,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报告引起法国政府内阁成员们的震惊。
    据这份报告透露,目前法国一些妇女,到市场商店里去买东西看不懂商品说明,外出看不懂火车站和飞机场的布告。更严重的是在去年征兵时,很多青年不会填写应征登记表;还有六万多青年不能读征兵文件。在一些交通不发达的农村,有很多青年没进过学校的大门。
    法国的文盲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人士的注意。有些人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指责政府和教育界。而教育部长则认为,法国文盲增多一方面是教育经费偏低、教师和校舍不足。另一方面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很多人的孩子生活困难,挣饭吃比上学更重要。法国舆论界认为,法国文盲增多,同视觉、听觉文化发展有很大关系。近些年来,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发展很快,差不多每个家庭都有,社会上各个场所也有这些设备。很多人工作紧,缺少读书时间,特别是一些年轻人,看看电视,听听收音机、录音机就行了,忽视书面文化,这也是文盲增多的重要原因。
    (廖西) 02X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