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赵卯生 范明洋:“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赶考路上的新图景、新要求、新期待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23-02-21 10:39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赵卯生 范明洋:“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赶考路上的新图景、新要求、新期待 '...

赵卯生 范明洋:“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赶考路上的新图景、新要求、新期待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型政党。“赶考”是对党奋战在民族复兴征程中的执政理念和执政实践的形象表达。从一定意义上说,党的百余年奋斗史就是一部“赶考”史。每当“大考”临近,党中央都会适时向全党发出“务必”号召。毛泽东同志在党即将赢得革命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关键时刻提出“两个务必”;在党成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迈上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的伟大历史关头,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三个务必”响亮号召。在新时代党的赶考路上,“三个务必”面对怎样的新图景、提出哪些新要求、寄予什么新期待?全面深入探赜上述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一、“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赶考路上的新图景
  列宁强调:“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毛泽东同志郑重提出“两个务必”面临的图景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已成定局,中国共产党即将执掌国家政权的“大考”关头;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三个务必”号召面临的图景是中国共产党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成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高光时刻。
  (一)“两个务必”面临的图景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求。“两个务必”彰显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中国共产党正是在“两个务必”的警醒和鞭策下,踏上“进京赶考”之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面胜利,开启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历史进程。
  1.“两个务必”面临的是中国革命形势的一个“根本变化”和七个“重大变化”
  1949年3月5-13日,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大会认真听取并深入讨论了毛泽东同志作的《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共分为10个部分,在《报告》的前9部分,毛泽东同志详细论述了中国革命形势的一个“根本变化”和七个“重大变化”。《报告》的核心要义是中国革命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党的中心任务和革命环境都将发生重大变化。上述变化的出现对党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在全党同志努力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关键时刻,个别地方和组织一度出现“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以及个别党员被资产阶级糖衣炮弹俘虏出现腐化堕落等问题。一旦放任上述问题扩散蔓延,必将给党今后的各方面工作带来极大危害。如何克服它们?为此,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同志提出“两个务必”,希冀全党同志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最终取得“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崇高使命的伟大胜利。
  2.“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传统在新形势下的传承和升华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党始终把自身如何更积极主动地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摆在党的建设的首要位置,并提出明确要求。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国民精神总动员的政治方向》中提出:“我们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把它发扬起来。”深刻论证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之间的内在关系;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之际,毛泽东同志在《两个中国之命运》中要求全党“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1948年12月,刘少奇同志对少数党员可能存在腐化堕落的问题进行忧虑和思考:“得了天下,要能守住,不容易。很多人担心,我们未得天下时艰苦奋斗,得天下后可能同国民党一样腐化。他们这种担心有点理由。……如果我们党注意到这一方面,加强思想教育,提高纪律性,就会好一些。”随着革命胜利形势的不断变化,党组织队伍迅速扩大。大批新成员的加入在为党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给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等带来部分问题。在此背景下,继续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在新形势下升华总结“两个务必”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3.“两个务必”基于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教训的清醒认知,是对“赶考”思虑的强力回应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兴衰周期率。中国共产党人对历史周期率具有深刻的洞察和清醒的认知。1944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引用郭沫若论李自成的《甲申三百年祭》一文,并致函郭沫若,指出“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基于此,“两个务必”旨在警醒全党以史为鉴、以史为镜,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赶考”思想在作风建设中的生动体现。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进驻北京之际,把党伴随身份转变、实现由农村包围城市转向城市领导农村的大转折,形象地描述为“进京赶考”,并反复提醒大家,“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由此,“两个务必”作为中国共产党人“赶考”精神的核心内涵,极大地助力党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
  (二)“三个务必”面临的历史新图景
  江山如画,大潮奔涌。中国共产党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胜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健步迈上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在这一重大历史关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三个务必”号召全党要在已有成就面前永葆初心、戒骄戒躁,抓住和利用好宝贵的历史机遇,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警醒全党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增强忧患意识、保持理智清醒,主动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挑战,推动民族复兴巨轮行稳致远。
  1.“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主动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要求
  恰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走向的时刻,中国的全面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期。一方面,全球治理体系的重大变化为中国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提供新的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格局蕴含“东升西降”的重大结构性变革,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新兴国家持续走强,以美欧为主要代表的西方大国处于相对下降态势。面对全球性挑战和全球性困惑,美欧等西方国家推崇的西方现代化模式和民主政治模式未能给出合理有效的治理方案,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与肯定,全球旧的治理体系和治理格局亟需重建;另一方面,大国间的博弈较量、世界范围的灾害事件和对抗冲突等给各国的有序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当前,世界各国发生危机的概率和变数普遍增加。“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大历史关头高瞻远瞩,提出“三个务必”,号召全党同志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2.“三个务必”是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民族复兴巨轮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新时期。我国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基础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内在融合、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化。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迈入新时代不仅意味着实现民族复兴拥有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而且意味着党的各项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较以往更加错综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三个务必”的号召寓意深远,警醒全党同志任何时候都不能产生“停下来、喘口气、歇歇脚”的惰性心理,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韧的意志、拼搏的干劲,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不断前进。
  3.“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保持长期执政的历史自觉和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政治清醒的必然要求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余年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最大支持和最广泛拥护,但决不等于党可以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骄傲自满、贪图享乐。党立志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时刻谨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铭记“堡垒最容易从内部被攻破”的教训。正是秉持“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才能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不懈怠。“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是一篇永无止境、在实践中常做常新的大文章。”“三个务必”就是警醒全党同志要不断提高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能力,尽最大努力交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合格答卷。
二、“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赶考路上的新要求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两个务必”旨在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方面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三个务必”意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提供价值追求和根本遵循。与“两个务必”相比,“三个务必”是在新时代对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更为全面和系统的新要求。
  (一)“两个务必”向全党提出的要求
  “两个务必”饱含党对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深刻借鉴和对新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为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提供了强大动力和锐利武器。
  1. 毛泽东同志使用“继续(地保持)”一词,全面升华中国共产党自觉养成并长期坚守的优良作风传统
  毛泽东同志在“两个务必”中使用“继续(地保持)”一词,既充分表明坚定理想信念、恪守从政本分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的鲜明特质,又充分表明“两个务必”是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统一,是对党自觉养成并长期坚守的优良作风的传承与升华。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孕育形成了胜不骄败不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1929年,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党内存在“打胜仗就骄傲,打败仗就消极”的单纯军事观点,要求通过宣传教育以及发动群众等方法予以纠正。此后,毛泽东同志多次教育广大党员一定要始终坚持党的谦虚谨慎、反对骄傲的优良作风。1945年4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开幕词中强调:“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在《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同志再次强调,要“采取谦虚态度,防止骄傲态度,在党内,和全体同志更好地团结起来,在党外,和全国人民更好地团结起来”。毛泽东同志在已有基础上提出“两个务必”,是对党自觉养成并长期坚守的优良作风的全面升华。
  2. 毛泽东同志用“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做铺垫,为全党同志保持“两个务必”夯实基础
  在正式提出“两个务必”之前,毛泽东同志在《报告》中强调了巩固新政权任务的漫长和艰辛,“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第一,毛泽东同志在《报告》中使用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体现了党对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漫长性和久远性的清晰认知,明确了对新政权的巩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高度谨慎、不能操之过急的心理预期。第二,毛泽东同志将革命以后的国家建设表述为“工作更伟大”,表明党和人民对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充满热情和期待。第三,毛泽东同志用革命以后的工作“更艰苦”,突出了党在“一穷二白”的国情基础上,在帝国主义封锁和干扰破坏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异常困难,这条道路必定艰辛曲折,充满考验。有鉴于此,全党同志在充满自豪和热情的同时,务必谦虚谨慎,虚心向书本学习、向实践探索、向人民求教,加之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持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工作推向前进。
  3. 第一个“务必”由4个词语组成,依次为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谦虚是一种态度,表达了一个人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精神状态和情操品行。毛泽东同志把谦虚作为第一个要点提出,显示其极端重要性。因为胜利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艰苦,全党同志绝对骄傲不得,必须谦虚;谨慎是一种工作方式和处事节奏。“满招损,谦受益。”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过程艰辛曲折,充满考验,全党同志务必遵循谨慎原则,站位高、视域广,对每项政策、每个行动都要尽最大努力做到深思熟虑、谨言慎行,不可失之鲁莽、丢之草率;不骄、不躁是对谦虚、谨慎的再次肯定。毛泽东同志之所以不吝笔墨,从反面再次强调谦虚、谨慎,旨在着重说明新形势带来的挑战异常严峻,面对革命的胜利、人民的欢呼、资产阶级的捧场,全党同志保持谦虚谨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4. 第二个“务必”是艰苦奋斗,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党的政治本色
  艰苦奋斗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民、毫无私利的政治本色。“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中国共产党干革命、打江山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和中华民族的复兴,不是为了一己私利,因此,党没有任何理由因革命胜利而骄傲自满、腐化堕落,但因为胜利,党内“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实践证明,艰苦奋斗是党的内在的精神品质,是党居安思危的集中反映,是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作风保证。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必须始终坚守艰苦奋斗的品质和作风。
  (二)“三个务必”向全党提出的时代新要求
  “三个务必”具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忧患意识、斗争意识,彰显了鲜明的目标导向、实践导向、问题导向,标志着党对自身使命担当的理解上升到新高度、对历史主动精神的把握迈上新台阶,是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必须坚持的根本政治要求和重要政治遵循。
  1.“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出“为了什么”的价值目标要求
  在“三个务必”中,“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居于首位,凸显了党作为使命型政党的内在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永远置于党的方针政策的最高位置和党的全部工作的中心地位。
  第一,“不忘初心”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基本原则,始终牢记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时刻感念“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意蕴,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天下为公,人间正道。除人民利益外,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古人曰:“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守人民至上原则;反之,全国各族人民是党最衷心的拥护者和最坚定的支持者,自觉听党话、主动跟党走。百余年党史是一部党与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历史,是一部党与人民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屡创奇迹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赶考”路上,向全党同志提出务必“不忘初心”的号召,要求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务必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时刻铭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认识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爱护群众,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二,“牢记使命”就是科学识别并紧紧抓住中国各历史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纵观百余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识别、抓住和解决中国各历史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各历史阶段的需要,层层推进,渐次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宏伟大业。党将近代以来旧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归结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两大历史性矛盾,怀揣为国担当、济世救民的家国情怀,传承不畏强敌、敢于胜利的品质气节,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赢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为人民对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时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凭借“革命加拼命”的韧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勇气,实现了从“一穷二白”的东方农业古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的飞跃。改革开放之初,党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带领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翻天覆地的成就,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使我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中国人民从此富起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团结带领人民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中国不仅成为世界上中等收入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作为一面光彩夺目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旗帜,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人民从此强起来了。
  2.“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提出了“为何能”的作风保障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号召,是对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优良作风传统的再次强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党“为何能”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风保障,表明党始终秉持不断增强执政能力、提升执政水平的优秀品质。
  第一,谦虚谨慎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辉煌成就面前不骄傲、不自满、不止步,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一文中对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作了对比性分析:资产阶级革命“为时短暂,很快就达到自己的顶点”,这是由于在革命不断取得胜利后,“每天都充满极乐狂欢”,“一直是沉溺于长期的酒醉状态”。无产阶级革命与之完全相反,常常“自己批判自己”,在前进过程中停下脚步将已完成的事件重新推演,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十分无情地嘲笑自己的初次行动的不彻底性、弱点和拙劣”。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革命较资产阶级革命更长远、更能取得最终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第一次站在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找寻历史深层规律、探求人类解放道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积极主动地在胜利面前保持冷静和谦虚,在物质丰裕的环境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没有沉迷在暂时性的成就之中,而是时常自省、认真总结前进道路上的得与失、功与过,不断增强自身的革命能力并提升自己的执政水平。习近平总书记重提谦虚谨慎,就是号召全党同志无论取得多么史所罕见、世所罕见的辉煌成就,都要始终做到不骄傲、不自满、不止步,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优良作风保障。
  第二,艰苦奋斗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进一步弘扬中国共产党勤俭节约、拼搏奋进的优良传统和纪律操守。艰苦奋斗不仅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源远流长的传统美德,而且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制胜法宝和纪律操守。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党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全体中国人民的绝对贫困问题,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大幅提升。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党继续坚定不移地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免疫力。“忧劳兴国、逸豫亡身。”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就是号召全党同志在新时代“赶考”征程中,既艰苦朴素、厉行节约,又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努力取得更大的成绩、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3.“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提出了“怎么做”的实践行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号召是党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应该怎么做的实践行动要求,激励共产党人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开创民族复兴新征程的良好局面。
  第一,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健步迈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弘扬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斗争胆识和斗争魄力。唯物史观强调,“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马克思主义者始终不讳言矛盾与斗争,秉持承认矛盾、正视矛盾,直面斗争、敢于斗争的科学态度。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斗争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拥有的全部伟大业绩、中国人民享有的全部幸福生活,都是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艰辛斗争中奋力赢得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再度激活斗争概念的话语使用,是基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定位的实践需要确立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互交织,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一点也不比过去少,甚至更加凶险和艰巨。“唯有主动迎战、坚决斗争才有生路出路,才能赢得尊严、求得发展,逃避退缩、妥协退让只会招致失败和屈辱,只能是死路一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敢于斗争,就是要求全党同志坚定斗争信念、昂扬斗争精神,主动投身各种斗争,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以中国特有的志气、骨气、底气,在矛盾冲突面前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坚决斗争。
  第二,善于斗争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健步迈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具备扭转局面、化解矛盾的斗争本领和斗争艺术。党的二十大报告重申善于斗争,体现了党对走好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中潜在风险与挑战的清醒认知,要求全党增强斗争本领,为直面困难和迎接挑战做好各项准备。马克思指出:“如果斗争只是在有极为顺利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党在敢于斗争的同时善于斗争,注重探寻斗争规律,讲究斗争方法,提升斗争艺术。“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斗争是“斗”与“争”在矛盾运动中实现的辩证统一。“斗”是不畏艰难、不惧风险,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挺身而出、锐意进取的奋力搏击;“争”是扭转局面、转危为安,化敌为友,达到和平和睦和谐的努力进取。全党同志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首先,全党同志要牢牢把握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正确方向,自觉做到在各种重大风险考验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始终保持“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最佳状态。其次,全党同志要掌握斗争艺术、讲求斗争方法,要着眼整体看局部、放眼长远识当前,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又善于把握斗争的时机、节奏、分寸、火候,应势而谋、顺势而为,以灵活机动的方式方法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取得斗争的最终胜利。
  4.“三个务必”在具有各自的内在指向性的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之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是在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使命的价值指引,中国共产党人自觉担当使命是实现初心的路径支撑。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初心使命的价值引领意义重大;“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之中,谦虚谨慎是艰苦奋斗的必要前提,艰苦奋斗是谦虚谨慎的内在要求。不仅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提高自身素养情操的基础上发扬艰苦奋斗作风,不断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向更高境界;“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之中,敢于斗争偏重意志和信念,善于斗争偏重本领和艺术。而且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在具备敢于斗争的勇气和魄力的基础上,讲求斗争的策略和方法,提高斗争能力、增强斗争本领。
  “三个务必”相辅相成,构成内在融贯的有机整体。其中,“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价值前提和目标归宿;“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必要保障和行为准则;“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本领支持和方式路径。
三、“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赶考路上的新期待
  无论是“两个务必”还是“三个务必”,都是从党的“赶考”历程中总结概括的宝贵经验,揭示了党风华正茂的政治密码,既是思想作风,又是实践操守。“三个务必”与“两个务必”相比,呈现以下新期待。
  (一)“两个务必”向全党发出的期待
  作为中国共产党在胜利面前独有的政治清醒和强烈的忧患意识,“两个务必”赋予党崇高品德的理论确证、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的全面升华、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作风保障的期待和希冀。
  1.“两个务必”是对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崇高品德的理论确证
  中国共产党是应中华民族救亡图存之运诞生和发展壮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肩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使命型政党的特质决定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党是一个不为私利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鲜明特质,也是党能够赢得全国人民自觉坚定支持和拥护的最根本原因。在民主革命即将迎来全面胜利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号召,要求全党同志作为中国革命的实践主体,要始终保持使命型政党的崇高品德,在胜利面前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以勤于探索、艰苦奋斗的精神实现破“旧”立“新”。“两个务必”警醒全党同志坚定理想信念、恪守从政本分,坚定党的群众观点、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在日新月异的建设过程中,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
  2.“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守、永不言弃的优良作风传统
  “两个务必”重要思想是对党的优良传统和生活作风的全面升华,突出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新重点。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建党经验。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作为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核心环节,警醒全党同志坚决抵制潜在的脱离群众、被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侵蚀等错误倾向,确保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两个务必”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和生活作风,需要全党同志长期坚守,不应因时过境迁而丢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毛泽东同志依然不忘告诫全党同志要持之以恒地继续保持“两个务必”。1949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给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党内同志和人民群众的回信中以《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为题,在信中提出:“我并且希望,全国一切革命工作人员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1955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不要因为我们的工作有成绩就骄傲自满起来,应该保持谦虚态度,向先进国家学习,向群众学习,在同志间也要互相学习,以求少犯错误”。1956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八大开幕词中再次警醒全党:“即使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极其伟大的成绩,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自大的理由。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3.“两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作风保障
  历史周期率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一直想摆脱、但始终无法摆脱的宿命。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治久安?党一直在思考、在探索、在作答。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与民主人士黄炎培有过一次长谈。黄炎培在谈话中提出“政权兴衰更替”的周期率,希望中国共产党能够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中国共产人有能力跳出历史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从理论层面探究,怎样才能在实践中确保人民真正监督政府,政府不敢松懈?必要前提之一就是党的作风建设以及建立其上的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由此,“两个务必”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毛泽东同志强调,只有彻底颠覆旧世界、建构新世界才能跳出中国政权兴衰、王朝更替的历史周期率。从这一意义上说,毛泽东同志将“两个务必”培植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组织上,落实于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实践中,意蕴深厚、意义重大。
  (二)“三个务必”向全党提出的新期待
  作为历史选择、时代所需、民心所向,“三个务必”赋予党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坚定信念、健步走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路径保障、新时代彻底解决大党独有难题自我革命的品格保证的期待与希冀。
  1. 全面开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坚定信念
  理想信念是党战胜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伟大历史关头提出“三个务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强国建设征程中的赶考决心:“我们一定要继续考出好成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三个务必”号召全党以“赶考”的要求与干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交出党和人民满意的合格答卷。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始终围绕党的初心和使命展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现代化建设充分体现党的根本宗旨、基本立场、使命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置于“三个务必”首位,就是要激励全党同志科学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与“魂”,始终心怀家国、躬身为民。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越是长期执政,越要体察民情;越是事业发展顺利,越要了解民意;越是历史转折关头,越要把握民心。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越是处于成就辉煌的时刻,全党越要防止骄傲自满,保持“赶考”清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进道路上面临的各种斗争是长期的,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在迈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关键时刻,惟有继续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才能不断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事业向前迈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要昂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与此同时,要把握斗争艺术,增强斗争本领。党员干部要不断提升“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和对潜在风险的科学预判能力,始终知道风险点、风险的表现形式和发展趋势。此外,全党同志还要观大势、融大局,把握好时、度、效的内在统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程度地实现团结合作共赢、和平和睦和谐。
  2. 稳步迈上、健步走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路径保障
  “三个务必”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困苦,在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稳定迈上、健步走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路径保障。
  以初心和使命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砥砺前行、艰苦奋斗的精神动力,也是党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永葆共产党人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人要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接受人民的批评和监督,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大业。
  以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道路绝不平坦,需要全党同志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发扬长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做到谦虚谨慎,就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绩面前不骄傲、不自满、不止步,乘势而上,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到艰苦奋斗,就要在民族复兴征程中发扬“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实干与奋斗精神。面对困难时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和拼劲,要有滚石上山的魄力和韧劲,还要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和狠劲,迎难而上、锐意进取、担当作为。
  以伟大斗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各种敌对势力绝不会让我们顺顺利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党同志必须知难而进、迎难而上,随时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以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与此同时,全党同志要牢牢把握新时代伟大斗争的正确方向,“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斗争不是一蹴而就的战斗、而是艰难漫长的旅程。全党同志要自觉坚持辩证思维和底线思维,在斗争中坚持既增强忧患意识又保持战略定力、既提高战略判断又加强战术决断、既坚守斗争过程又强调斗争实效,坚忍不拔、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顽强斗争、奋勇向前。
  3.新时代根本解决大党独有难题自我革命的品格保证
  在思考“如何实现党长期执政,如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这一问题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要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自我革命就是中国共产党破解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就是补钙壮骨、排毒杀菌、壮士断腕、去腐生肌,不断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防止人亡政息。”这就要求着眼于持之以恒地深入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全面从严治党,坚持自我革命。
  “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在新时代坚守政治本色发出号召,为全党同志思民所想、解民所忧,树立崇高的价值追求。这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目标引领。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就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只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意志筑牢群众路线这条“生命线”,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对党在新时代保持为政风貌提出要求,为全党同志发扬优良作风、严明组织纪律,确立昂扬的精神气象。这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自我警示。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大党必须时刻对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进行反思审视,必须具备对国家长治久安的忧患意识,消除“四大危险”、纠正“四风问题”,经受住“四大考验”。全党同志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提升人生境界,筑牢思想防线,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发扬钉钉子精神,脚踏实地、负重前行;自觉净化执政理念,谦虚谨慎、艰苦朴素、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永葆中国共产党人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对党在新时代筹划治国理政提出要求,为全党同志昂扬斗争意志、提高斗争本领,建立坚韧的奋斗指引。这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能力要求。在新的赶考之路上,需要共产党人坚定斗争信念、锤炼斗争本领,发扬“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不仅面临各种敌对势力绝不甘心让我们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外部挑战,而且面临部分党员干部存在担当精神不高、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的内部问题。全党同志要积极主动投身艰苦环境和重大斗争,经风雨、见世面,着力夯实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的实力,将自身锻造成勇于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烈火真金。
  作者简介:赵卯生,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所所长;范明洋,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网络编辑:同心
  来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
发布时间:2023-02-21 10:39:00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中共党史与党建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