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中国共产党小康社会建设思想的发展进路、标识范畴及拓新价值

字号+作者:黄蓉生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22-08-17 10:41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探究党的小康社会建设思想的发展进路、标识范畴及拓新价值,对于看清楚和弄明白中国共产党过去和未来之成功奥秘,在新发展阶段继续'...

黄蓉生:中国共产党小康社会建设思想的发展进路、标识范畴及拓新价值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既高度肯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辉煌成就,也深刻揭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小康社会思想源远流长,集中表达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小康社会图景从来没有真正实现。“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从一诞生就致力于改变世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带领人民为实现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小康社会建设思想及其实践,很好地回答了“怎样建设”“如何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问题。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探究党的小康社会建设思想的发展进路、标识范畴及拓新价值,对于看清楚和弄明白中国共产党过去和未来之成功奥秘,在新发展阶段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生成更高层次的理想社会图景具有重大价值。nEV品论天涯网

一、中国共产党小康社会建设思想的发展进路nEV品论天涯网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是探索并形成小康社会建设思想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小康社会建设思想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有着必然的形成生长的历史进程。总体而言,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国人民追求目标为生成逻辑,并伴随党和人民事业的前行而不断丰富发展。nEV品论天涯网

  1.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康表述nEV品论天涯网

  中国共产党小康社会建设思想具有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中华民族的先哲和思想家们对小康社会的探寻求索,为中国共产党小康社会建设思想民族根脉和文化基因的生成创造了条件。nEV品论天涯网

  在传统文化中,小康社会起初是以生活话语出场的。“小康”最早出自《诗经·大雅·民劳》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含义是民众终日劳作太辛苦,但求适当休息、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此时的“小康社会”意在表达农耕社会百姓美好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有告诫统治者施行仁政、缓和社会矛盾以维护统治秩序的意思。春秋战国时期,小康社会由民众憧憬的生活状态演变为儒家倡导的理想社会状态,《礼记·礼运》借孔子之口描摹了大同和小康两幅社会图景。大同世界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达到“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的理想境界。孔子面临的社会现状是“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继而提出小康社会,即上古圣贤“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在孔子看来,小康社会以“礼”维系,“虽然不是最理想的,却也是有序、和平和人道的社会”。先秦其他思想家也对未来理想社会有所阐述,但明确使用“小康”表达理想社会的仅有孔子。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从此获得独尊的正统地位,儒家小康社会思想成为古代影响最为深远的理想社会学说。之后,古代典籍中也不乏小康社会的表述。比如,南宋洪迈写道,“然久困于穷,冀以小康”,表达了民众对经济比较宽裕生活的向往。又如,明成祖表示“如得斯民小康,朕之愿也”,将小康作为治国理政的追求目标。可见,古代的“小康社会”存在生活理想和社会理想两个维度。小康社会既是百姓期盼的美好生活,也隐含着统治者及其思想家对小康社会话语权的垄断,在一定意义上是统治阶级掩盖压迫、粉饰太平、美化统治的工具。nEV品论天涯网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入侵,救亡图存成为中国人民的强烈呼唤。近代救亡大潮赋予小康社会浓厚的革命色彩,从儒家的叙事描绘上升为各阶级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实践求索。维新派思想家康有为推演出社会发展的三个形态,指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中国要从“据乱世”的封建君主专制社会,变革为“升平世”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小康社会,最终走向“太平世”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大同社会,为戊戌变法营造了广泛的思想舆论。孙中山在领导辛亥革命时期多次阐释“天下为公”,提出“全国人民都可以得安乐,都不致受财产分配不均的痛苦……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由于军阀混战和社会动荡,“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求而不得,他转而寄希望于小康社会,提出“无由致治,仅可得小康而已……固尝以小康期之”。nEV品论天涯网

  2.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苦奋斗的小康追求nEV品论天涯网

  近代中华民族没有走向现代化,陷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悲惨境遇。中国共产党将小康社会作为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以小康社会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容易得到最广大人民理解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形成了党日渐充沛的小康社会建设思想。nEV品论天涯网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奋斗,创造了小康社会建设思想形成的根本社会条件。近代中国外遭帝国主义侵略蹂躏、内受封建势力残酷剥削,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国共产党的首要任务就是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挽救民族危机,让中华民族站起来,为包括小康社会建设在内的中国一切发展创造根本社会条件。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强调在新民主主义经济方面“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决不能是‘少数人所得而私’”,其中就蕴含着“小康社会建设”、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期待的重要思想元素。这一时期,党带领人民经过浴血奋斗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切为小康社会建设思想的形成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nEV品论天涯网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实现社会转变、探索现代化的奋斗,奠定了小康社会建设思想产生的根本制度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推动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此期间,我们党尽管没有明确提出“小康社会”,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却包含了较为丰富的“小康社会建设”思想及实践。1954年,毛泽东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就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完整地提出“四个现代化”战略,即“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以及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这些重要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为小康社会建设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理论基础。nEV品论天涯网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的奋斗实践,提供了小康社会建设思想形成发展的保证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基于对基本国情的深刻把握、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对实现“四个现代化”长期性和艰巨性的深刻洞见、对人民期盼的深刻体悟,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命题,借用传统文化中的“小康”概念诠释“中国式的现代化”的重要思想,作出“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伟大决策,开创了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特点出发”;同年10月,在中共省、市、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座谈会上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就是把标准放低一点”;同年12月,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正式用“小康”生动表达中国式的现代化,提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是‘小康之家’”。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20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列为“三步走”战略目标之第二步,对如何实现小康作出积极稳妥的规划,使小康社会的地位更加突显、建设时间表和线路图更加清晰,成为党的小康社会建设思想形成的显著标识。2002年,党的十六大宣告我国达到总体小康,同时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了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丰富了党的小康社会建设思想。这一时期,我们党以改革为动力,建立起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结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兴办经济特区,推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nEV品论天涯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奋斗实践,促进小康社会建设思想日臻成熟定型。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小康社会建设步入快车道。从“建设”到“建成”,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容拖延,是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党百年坚守初心、担当使命的充分体现,预示着党的小康社会建设思想日臻成熟定型。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是党中央发出的小康社会“必须实现,而且必须全面实现,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之时代强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代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丰富内涵,昭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2021年,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标志着“小康社会已然成为美丽的现实,‘绝对贫困’与中华民族历史长河相告别”。事实亦如此,党中央以脱贫攻坚为抓手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彻底改变农村贫困落后面貌,在建党百年时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昂首阔步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nEV品论天涯网

  3.基于中国人民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伟大飞跃nEV品论天涯网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秉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领导中国人民逐步实现小康社会建设一个又一个“飞跃”,使党的小康社会建设思想不断深化发展、日渐丰富完善。nEV品论天涯网

  从解决温饱不足到达到总体小康再到实现全面小康的生活变迁,中国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中国共产党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直接动因,是为了改变人民温饱不足、尚未脱贫的生活状况,“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人民好日子的实现并非一蹴而就,在改革开放初期,满足基本物质生活需要、解决温饱问题,就是让人民过上了好日子。经过十年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明显改善。1989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大会上宣告“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人民好日子步入总体小康建设阶段。1990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界定了小康水平的本质要求,即“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可见,总体小康不是单一地提高物质生活,还必须包括丰盈的精神生活。21世纪初达到总体小康时,部分存在着“平均数掩盖大多数”的问题,与每个人所期望的好日子有较大差距。鉴于此,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小康”,让“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使人民好日子达到一个更加理想的状态。进入新时代,随着农村贫困地区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覆盖到所有领域、人口和区域,全体人民一个不少地过上了小康生活的好日子,从而迎来新发展阶段美好生活新图景,推进共同富裕社会建设。nEV品论天涯网

  从建设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再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的实践展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趋于成型。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小康社会从理论层面转向实践场域,中国人民在百年求索小康社会的不懈奋斗中,历经从建设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再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的实践进程,“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现阶段以“小康中国”为标志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伟大进程既印证了党的小康社会建设思想的成长轨迹,亦呈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无到有、渐次生成和基本定型的演化变迁。具体而言,“建设小康”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关照中国历史和现实而擘画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发展图景,开创了人类摆脱贫困、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升华。解决了温饱、达到总体小康水平后,中国共产党顺应人民意愿开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小康社会建设提档升级。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阔实践,彰显了党带领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心,反映了小康社会从顶层设计到目标实现的重大进阶,标志着小康社会建设思想完善成熟、变为美好现实,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完全正确的、科学有效的、切实可行的。nEV品论天涯网

二、中国共产党小康社会建设思想的标识范畴nEV品论天涯网

  标识范畴是思想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表征思想理论体系的特有属性,标志着思想理论体系的成熟程度。中国共产党小康社会建设思想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不断发展,围绕“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主题,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回答了小康社会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提出小康社会建设思想的理念、本质、重点、方向、关键等标识范畴,为有效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nEV品论天涯网

  1.小康社会建设的理念:以人民为中心nEV品论天涯网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小康社会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唯物史观在小康社会建设中的具体运用。唯物史观以“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为理论基点,认为现实的人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主体,强调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批判了唯心史观局限于英雄人物的思想动机以及没有真正从物质根源中探寻社会发展动力。实践证明,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效避免了以资本为中心带来的重“物”轻“人”、“人的发展”滞后于“物的发展”、社会日益分裂和对抗,实现了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的内在统一,引领小康社会建设健康有序前进。nEV品论天涯网

  早在小康社会建设初期,中国共产党就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小康社会建设奠定物质基础。2015年,党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16年,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价值追求和路径实现的互动关系。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人的价值,高扬人的主体性,发挥人的内在潜质,更好地助推经济建设,在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基础上建成小康社会。怎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第一,就是坚持以人民地位为中心的根本立场。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各项政策的依据;将人民作为小康社会建设的参与主体和根本力量,置于小康社会建设的最高位置,在小康社会建设实践中尊重和依靠人民。第二,就是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小康社会建设,顺应民心、关注民情、致力民生,解决好人民生存和发展问题,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的美好生活需要。第三,就是坚持以人民作用为中心的基本动力。坚信人民是小康社会的创造者,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激发人民内生动力,凝聚人民智慧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小康伟业。第四,就是坚持以人民满意为中心的评价标准。把人民作为小康社会建设的“阅卷人”,以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小康社会建设的评价尺度,以“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来评价小康社会建设的成效。nEV品论天涯网

  2.小康社会建设的本质:社会文明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nEV品论天涯网

  小康社会建设的本质即揭示小康社会的根本属性。小康社会是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必经阶段,表征了反贫困的重大胜利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小康社会的最终目标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的全面程度反映了小康社会建设的真实成效。毋庸置疑,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就在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有机统一。nEV品论天涯网

  文明是人类实践活动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明进步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肯定了资本主义对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作用,同时也指出了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灭亡,必然被社会主义这一更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取代的历史命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深刻改变了党、国家和人民面貌,又极大促进了我国社会文明进步,表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当代人类文明新形态。立足小康社会的目标维度来分析,从“小康之家”到“总体小康”,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的螺旋式演进飞跃,小康目标的渐次实现和小康梦想成为现实。立足小康社会的内容维度来分析,全面小康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中逐步生成定型,小康社会建设有力地推动社会有机体各领域全面进步。立足小康社会的任务维度来分析,我们党重点关注和推进农村贫困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以决战脱贫攻坚来实现农村贫困地区和群体共同发展进步。立足小康社会的世界影响维度来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硬核保障,使我国成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率先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为疫情影响下的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发展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nEV品论天涯网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人的需要、劳动能力、社会关系、个性等的多方面发展,也是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的全方位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马克思恩格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使用的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的自由发展”,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劳动是阻碍人的全面发展的总根源,阐明了“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的共产主义社会打破人的片面发展的桎梏,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伟大真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秉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小康社会建设强调每个人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生活条件,还要成就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的价值追求;同时,人是最具创造性的力量、最活跃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引导掌握先进知识和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不断涌现,为小康社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建设小康社会,长远目标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事实上,我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完善的制度保障、强大的精神力量、有效的智力支持、稳定的社会秩序、优美的生态环境,构建起更高水平、更深程度、更广覆盖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崭新格局,从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nEV品论天涯网

  3.小康社会建设的重点:脱贫攻坚nEV品论天涯网

  脱贫攻坚乃中国共产党小康社会建设思想的又一标识范畴,强调针对扶贫工作中最困难最棘手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向作为最难啃的硬骨头的农村深度贫困地区发起“总攻战”,做到精准靶向、集中发力、一鼓作气、攻坚克难,确保“第一个百年”时彻底消除绝对贫困。消除贫困不仅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经济问题,更是影响着人民对党、国家、民族的认同,关系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八大召开时,全国尚有1.22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2015年,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号召全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正式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集结号。nEV品论天涯网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党中央采取了许多重要举措。第一,锁定农村主战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党中央全面统筹推进“三农”工作,年年出台“三农”政策一号文件,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层面有步骤有重点地破解“三农”问题,不断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同时,加强对贫困群众思想引领,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消除传统小农意识对脱贫攻坚的不良影响,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第二,制定精准脱贫方略。“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党在长期脱贫实践中总结出精准脱贫这个制胜法宝,实施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破解“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如何稳”五个问题。针对“怎么扶”这个关键问题,探索出“输血”向“造血”转变、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结合的科学路径,实施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的多元化脱贫工程,使脱贫符合实际和具有操作性,真正扶到点上和根上。第三,设定科学脱贫标准。党中央综合考量贫困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存权发展权的实现程度,关注贫困群众实际生活内容的保障和获得收入能力的提高,最终设定科学脱贫标准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300元和“两不愁三保障”,坚决防止“数字脱贫”“指标脱贫”,切实做到脱真贫、真脱贫,确保小康社会建设不偏向、不脱轨。第四,锻造脱贫攻坚精神。党和人民的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进一步拓展和赓续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为接续展开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nEV品论天涯网

  4.小康社会建设的方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nEV品论天涯网

  中国共产党小康社会建设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为小康社会建设的方向,把中国式现代化特定阶段的具体样态标定为小康社会,以小康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发端于18世纪中期的英国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关系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中国共产党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认识到现代化对民族独立和发展的重要性,指出“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根据独特国情和所处历史方位,自主探索并成功走出一条超越资本主义先发现代化的,具有独创性、原创性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宣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成就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以贯之、彼此承接、不可分割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两个关键目标:第一个百年完成小康社会建设这一基础性任务,以小康社会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第二个百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延续和发展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nEV品论天涯网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一项艰巨而重大的历史任务。小康社会建设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方向,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性与阶段性的辩证关系,避免了社会主义建设在发展速度和发展目标上急于求成的问题。一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准备。人们创造历史“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国式现代化出场的历史背景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必须基于而不能脱离基本国情空谈,必须经过一定阶段过渡而不能直接到达。我们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战略安排,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再连续奋斗两个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战略安排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里程碑意义,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必经阶段,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了重要准备。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领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趋势。“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要求把中国式现代化特定阶段的小康社会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视域中加以考量。正因为如此,新时代小康社会建设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经济领域转向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在建党百年时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nEV品论天涯网

  5.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党的全面领导nEV品论天涯网

  “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关键在党。”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小康社会建设思想的又一标识范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加强对小康社会建设的全面领导,强化党在小康社会建设中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党对小康社会建设全面领导有着历史必然性和客观现实性。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科学社会主义以共产党领导为本质特征,“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小康社会建设作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根基,毫无疑问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同时,我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小康社会建设任务和难度世所罕见,必须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和发挥党的领导优势,实行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和贯彻执行。事实充分说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最了解人民的心声、最懂得人民的向往,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有底气以践行初心使命、不负人民期望的担当领导好小康社会建设。nEV品论天涯网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关键在于:第一,确立科学指导思想。习近平先后七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回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基本要求、重点任务,为如期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导航定向。第二,作出全面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作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党的十九大要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健康有序前进。第三,提供整套制度保障。党中央高度重视制度对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制度健全完善和治理水平提升来保障小康社会运行发展。比如,构建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脱贫工作机制,实施经常性的督查巡查和最严格的脱贫考核评估,有力保证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第四,集中各方资源优势。党中央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大中央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加强东西部省份扶贫协作,鼓励支持市场主体和个人参与扶贫,汇聚起党政军民学共同决战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第五,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中央将脱贫攻坚作为干部磨炼成长的重要平台,选派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夯牢了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力量。nEV品论天涯网

三、中国共产党小康社会建设思想的拓新价值nEV品论天涯网

  中国共产党小康社会建设思想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指导,聚焦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体现出对于中华民族复兴、人类社会发展、党的理论创新等的拓新价值。nEV品论天涯网

  1.引领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nEV品论天涯网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思想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中国共产党小康社会建设思想的拓新价值,首先体现在引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首次实现小康社会图景,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造就了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nEV品论天涯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践行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历史追求,正式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入新时代,党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向人民作出建党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九大,每一次党代会都根据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小康社会建设的任务措施,逐渐探索形成日渐清晰的小康社会基本样态。近十年来,党将小康社会设定为第一个百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目标,集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统筹加快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在建党百年时如期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成“小康中国”,兑现了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这确证了党的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必将在新发展阶段向人民作出、兑现新的更美好的庄严承诺中继续坚守初心使命,始终展现出令人敬仰的“伟大、光荣、正确”的政党形象。nEV品论天涯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简单重现过去的封建社会盛世,而是更加全面、更高水准、更深意义的时代飞跃,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需要经过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在阶段性发展与连续性发展的有机统一中渐进生成。对于历经苦难辉煌而更加渴望复兴的中华民族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非凡。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成就,意味着社会主义能够创造出更高水平的生产力,形成整个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各个方面变革重组的根本动力,支撑中国社会发展向更高阶段的应然样态逐步演进。从人的价值角度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和整体性提升人民生存境遇,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历史宏愿,中国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阔步迈进。从世界发展角度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强了我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底气,对调整世界旧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积极意义。要言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成功解答了“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这一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铸就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实现了我国社会各领域、全方位、整体性的发展飞跃,提升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能力,为深入探索中国社会在新的历史阶段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nEV品论天涯网

  2.奠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实基础nEV品论天涯网

  中国共产党小康社会建设思想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在第一个百年的阶段性目标,奠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实基础,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在第二个百年持续发展的良好条件。nEV品论天涯网

  生产力质的飞跃夯实雄厚物质基础。生产力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比重超过17%,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雄厚物质基础。尤为重要的是,新时代我国以科技赋能生产力实现从粗放型量的积累到集约型质的飞跃的转变,实现生产力根本性变革、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持久动力。一方面,科技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内驱动力。新时代党中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改革政策释放红利,提升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以科技创新带动其他领域全面创新,使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发展更高层次生产力、创造更丰富社会财富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现代化经济体系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根基。新时代我国构建起以实体经济为着力点、以深化供给侧改革为主攻方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稳定发展的优势和应对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保障。nEV品论天涯网

  制度构建提供制度保障。制度具有根本性作用,决定治理体系的优劣,制度的执行催生治理能力。小康社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阶段性重大成果,小康社会建设历程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演进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跃迁历程。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通过建章立制、完善制度确保小康社会建设有制可循、有规可依,在推进制度执行、提升治理能力过程中推动小康社会顺利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也创造了丰硕的制度成果,愈加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形成了以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为核心,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制度框架系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在“良制”引领下形成“善治”理想状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行稳致远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坚定支撑。nEV品论天涯网

  中西比较更加坚定民族自信。社会主体的信仰信念信心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动展示出中华民族逐步强大的历史图景,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与日俱增,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自信民族。从理论上看,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百年奋斗建成小康社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指引中国人民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实践上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蔓延严重冲击的复杂形势下取得辉煌成就,“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令全球震撼,国际力量“东升西降”的大势不可阻挡,宣告了各种唱衰中国论调的彻底破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志气骨气底气。从价值上看,相对“西方梦”、资本主义价值观,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价值准绳,从价值理念和价值实践高度规约着小康社会建设的路径和走向。总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中国相对于西方在理论、实践、价值上的比较优势,让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充满自信,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憧憬小康社会之后更高发展水平的社会样态,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伟力。nEV品论天涯网

  人民拥护厚植广泛群众基础。“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民利益与需要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影响人心向背,关系社会安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践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之初心使命的关键一招,意味着过去阶级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贫穷和少数人的富有”的境况成为历史,在中华大地上永远不复存在,彻底扫清人世间饥饿、困苦、忧患的经济社会根源。人民不仅在物质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而且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充盈,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人心所向、民生要事,实现了社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有机统一。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并建成了小康社会,进一步确证了中国人民具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本质力量,显示出中国人民“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巨大社会价值。由此显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的整合,得到中国人民的坚决拥护支持。党赢得了民心这个最大政治,厚植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广泛群众基础。nEV品论天涯网

  3.创造全球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nEV品论天涯网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中国共产党小康社会建设思想跨越地理边界和时代隔阂,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以中国脱贫实践为生动案例,创造了全球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nEV品论天涯网

  提供全球减贫治理经验。中国共产党小康社会建设思想以当今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为研究样本,深刻把握人类减贫规律,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又兼具世界意义的反贫困理论,“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我国减贫历程波澜壮阔,始终从具体国情出发,分阶段设定目标、有步骤接续奋斗、抓重点破解关键问题,最终彻底消除绝对贫困并整体性改变人民生存状态。在具体开展实施过程中,探索出“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保障资金、强化人力的投入体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这些在实践中产生并经实践检验的经验做法和制度成果,当之无愧地成为全球减贫事业的“中国方案”。nEV品论天涯网

  开启共同富裕建设道路。自阶级社会产生以来,贫富差距始终存在,资本主义社会达到了两极分化的地步。资本主义300多年来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等抽象性的“普世价值”,始终不提“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具象表达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的不变追求。随着小康社会历史性建成,“绝对贫困”彻底解决,但“相对贫困”客观存在,破解“相对贫困”就要将共同富裕作为新发展阶段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2021年,党中央颁布支持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试点的意见,首开人类探索发展共同富裕的历史先河。小康社会解决人民吃饱穿暖的基本生活需要,共同富裕社会则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而言,共同富裕社会更加注重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不仅关注人的物质生活世界,而且重视人的精神生活世界,引领人的思想境界极大提升,全面提高人的生活品质;更加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保障每个人对社会做贡献并从社会获得生存发展需要的平等机会,形成人人自觉参与推动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避免个人内卷、躺平,社会停滞、动荡。经过长期艰苦奋斗尤其是新时代治国理政实践,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以高质量发展为基础、以高品质生活为旨归、以高水平创新为动力、以高效能治理为保障的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之建构方略,必将带领人民到2035年有效治理“相对贫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实现从“小康中国”到“共富中国”的伟大飞跃。nEV品论天涯网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小康社会不以殖民和掠夺他国为代价,是正义的、和平的、理性的民族复兴的重要开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奋斗硕果,是实现我国发展利益、也为各国发展创造机遇的双赢范本,向世界宣示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其价值范围远不局限于中华大地,早已超越地域、国别、民族、意识形态边界,对于“共建一个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积极的世界意义。一方面,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表明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发展道路存在差异性,各个民族国家可以自主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来摆脱贫困和走向现代化,促进世界各国具体脱贫理念和模式的多样性变革创新,演绎出“条条大道通罗马”的动人画卷,最大限度地凝聚起人类社会价值共识。另一方面,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缩小了世界贫困人口的版图,提升了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奠定起我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参与全球治理的内在保障和外显自信。中国更有条件、更具能力打破国际单边规则和话语霸权,努力优化当今世界生存发展状态和治理运行境遇,构建符合世界各国利益的多边治理格局和新型国际关系,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人民带来发展信心,体现中国建设美好世界的大国担当,彰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球历史意义。nEV品论天涯网

  4.丰富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nEV品论天涯网

  中国共产党小康社会建设思想在百年演进发展中不断拓展时代内涵,伴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理论创新史上占据重要地位。nEV品论天涯网

  第一,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以“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进一步系统建构其核心要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属于“十个明确”之第二个明确的具体内容,即明确“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总任务在第一个百年阶段的具体任务,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目前世界上除了中国还没有哪个国家包括社会主义国家系统探索过小康社会理论,更谈不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建设是代表现代化特定阶段的典型标识,是具有中国浓郁民族特色、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举。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锚定小康社会建设的奋斗目标,在建党百年重要时刻创造了建成“小康中国”的辉煌成就,验证了小康社会建设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价值性,彰显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的根本性指导意义,以原创性贡献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nEV品论天涯网

  第二,贡献党的理论创新新思想新观点。党的小康社会建设思想伴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日趋成熟,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为党的理论创新作出新贡献。党的小康社会建设思想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生动诠释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深化;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以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升华;强调在第一个百年奋斗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战略目标,引领协调其他三个全面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确保建成覆盖所有领域、区域、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延伸。这些新颖独到的思想理论观点反映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实践指向,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为党的理论创新添加鲜活生动的内涵。nEV品论天涯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中国共产党小康社会建设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奋斗、人民向往的融汇创造,是百年小康社会建设实践反复证明的科学理性认识,构筑起以人民为中心为理念、以社会文明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本质、以脱贫攻坚为重点、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方向、以党的全面领导为关键等标识范畴,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伟力和道义魅力。奋进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继承党的小康社会建设思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人们享有共同富裕美好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启迪意义。nEV品论天涯网

  (作者简介:黄蓉生,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nEV品论天涯网

  网络编辑:同心nEV品论天涯网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年第6期nEV品论天涯网

 
发布时间:2022-08-17 10:41:00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