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三辑)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15-03-16 09:02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三辑)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三辑)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斌 莫诗浦 叶德明  主编

 李春华 李传珂 覃雪源  执行主编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三辑)是在“2013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所提交论文的基础上,择优录用、修改汇编而成,对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新与发展、高校思想政治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提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视角新颖,内容广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生机勃勃的景象。本书反映了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思考,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实际工作指导意义。本书是2012年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第二辑)》的延续。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 (邓纯东)

  稿

以唯物辩证法统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深化(刘书林)

准确表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王淑芹)

 

第一部分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与探索

科学把握当代中国国情 “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与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

刍议大学生的“三个自信”教育

人的健康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生论研究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路径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传播与实践

双循环模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机制的构建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灵魂工程”

     ——谈谈广西大学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文化融合背景下的大学生文化价值冲突与应对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维审视

当代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思政教育中的必要性及原则措施探析

应加强对富人的“中国梦”教育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

     ——对先秦儒家义利观的重新解读

聚焦军校理想信念教育的三个维度

 

第二部分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人学取向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启动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系统研究

跨学科研究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启示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基础和领域拓展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探讨 

文化边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发展的理性自觉

“问题式”的界定与问题域的确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方法论自觉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精神生产力”命题的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人与社会发展理论的探讨 

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理与内化逻辑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选择的中立原则难以确立

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范畴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解释力的四个维度 

楔入时代特色,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谱系

“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对象”释义 

终身教育理念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与实现路径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国传统人学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德目主义”教育反思

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差异性、统一性、互补性

试论“两个历史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承性

基于“三个自信” 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联结: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重要路径 

人的二重属性视角的大学生现代公民教育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变迁研究

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其教育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云南高校边疆稳定思想教育工作

当前农民思想的新变化及引导路径探析

中国共产党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历程及经验论析 

思想政治教育与理论创新的有机统一  

 

第三部分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名称变迁与功能设定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社会学习模式探析?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精神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现代转型

以“三个自信”教育为核心,推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创新  

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转换的价值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运用与思考

协同治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选择 

网络化、自主型、专题式“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研究

     ——以安徽大学为例

通过“讲理”实现高校“思政”课的资政育人功能

意义治疗理论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教学中的运用

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教学的马克思主义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探究 

增强我军基层部队随机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流行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网络“审丑”泛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及对策研究

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附录

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  

后记

 

 

 

网络编辑:嘉扉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5-03-16 09:02:16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思想政治教育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