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路文彬:波德莱尔的慈善之举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12-11-21 10:48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路文彬:波德莱尔的慈善之举 '...

路文彬:波德莱尔的慈善之举

  寒风中的过街天桥上跪着一位正在乞讨的年轻女子,同行的朋友路过时,郑重地递给了她一枚硬币,对此,我颇有些不以为然。但没料到的是,朋友对我的反应作出了更为激烈的反应,先是指责我严重缺乏同情心,继而质问我是否能够忍心让自己的姐妹或者母亲就这样长久地跪立在寒风当中?最后,他又为那位女子辩护说,她这个样子也是一种付出和劳动,又没偷没抢,理应得到回报。

  我实在无法苟同这位朋友的爱心逻辑,反问道:“你这真是同情吗?”

  “你认为呢?”他又把问题还给了我。

  我说:“我认为同情是一种真正的爱,可你给予她的不过就是可怜。”

  “这有什么区别吗?”他问。

  “同情首先表明的是你和她之间的平等与关联,她的处境让你感到的是深深的痛苦,你所要做的就是尽快改善她的处境,甚至让她过上跟你一样的生活。而可怜呢?那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施舍者并不感觉到痛苦,相反,他倒是至少能够从中收获一份道德满足的快感。所以,他也就不急于去设法改变被施舍者的处境了。”

  他回头望了一眼依然跪在那里的年轻女子,对我的解释未作任何评论。我了解我的这位朋友,此人向来慈悲为怀,广散家财,助贫救难。我担心他是不是正在考虑如何让那个乞讨的女子过上跟他一样的生活,因而产生了不小的心理压力。于是,我赶快转移话题,跟他说起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如何对待乞丐的一个故事。

  故事出自波德莱尔的散文诗集《巴黎的忧郁》,其中有一篇叫《把穷人打翻吧》。光看这个题目,便可推知波德莱尔对乞丐的态度。

  当时,极度口渴的波德莱尔正要进入一家小酒馆。不料,一个花甲之年的乞丐将帽子朝他伸了过来,乞丐眼里流露出的可怜目光令波德莱尔深感震惊。但是,他对此的第一反应既不是慷慨解囊,也不是视而不见,而是猛扑过去,照着对方的一只眼睛就是狠狠一拳。结果,乞丐的“那只眼睛立即像皮球一样肿胀开来”。接着,波德莱尔打掉了他的两颗牙齿,随后又掐住他的脖颈,将他的脑袋用力往墙上乱撞一通……

  需要交代一下的是,在做这些之前,波德莱尔已经仔细观察好了四周情况,确保警察不会出现。

  不过,波德莱尔对乞丐的殴打至此还没有结束。因为,他尚未把这个家伙成功打翻在地。尽管对方已经年迈体衰,怎奈他波德莱尔生来就是一副弱不禁风的身子骨,直到他用上足以踢断乞丐的肩胛骨的力气朝其背部猛踹上一脚之后,才总算让对方倒在了地上。最后,波德莱尔又拾起一根粗大的树枝,“像厨师要砍碎牛排那样”,在乞丐的身上好一顿狂抽。

  这时,波德莱尔期待的“奇迹”终于出现了:“那副老骨头架子翻身爬了起来”,眼里开始喷射出仇恨的目光,向波德莱尔反扑过去。他打肿了波德莱尔的双眼,又打掉其四颗牙齿,接着,他操起树枝一阵疾风暴雨般地痛殴了波德莱尔。乞丐的还击是加倍的。

  然而,波德莱尔为此却十分开心。他把乞丐身上所焕发出的这种自尊和生气,归功于自己刚才有效的治疗,他觉得自己总算可以同这位乞丐对话了。于是,他说:“先生,‘您跟我平等了!’请赐予我这份荣誉,来和我平分我钱包里的钱吧。请记住,如果您是一位真正的博爱人士,那么当您的同行求您施舍时,务请把我‘忍痛’在您背上进行试验的学说在他们身上也应用一下。”



  网络编辑:张剑

 

发布时间:2012-11-21 10:48:27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人物故事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