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何虎生 刘福军: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若干思考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13-03-08 13:49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何虎生 刘福军: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若干思考 '...

何虎生 刘福军: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若干思考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大学时期是一个人确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也在不断加紧,与我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形式也在不断翻新。其中,把我国高校作为宗教渗透的重点目标,大学生群体作为宗教渗透的重点对象,就是西方国家对我进行“西化”、分化的新方式、新手段。如何在高校贯彻落实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原则,有效抵御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高校进行渗透和防范校园传教,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从而澄清一些关于宗教问题的模糊认识与错误看法,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事关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百年大计,事关国家未来和民族命运。

  一、进行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基本理论问题的教育,使大学生科学认识宗教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

  首先,要使大学生认识到宗教的本质具有多重性,而唯心论是其本质特征的重要方面。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认为宗教的本质是有神论的世界观,是一种复杂的群众性信仰,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是有神论的信仰,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认为,宗教是对神灵的幻想和笃信,是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和信仰,“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1](P666)本质上属于有神论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在世界观上和共产党人的唯物主义无神论是根本对立的。那种混淆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宗教唯心主义世界观之间的界限,认为共产党员可以信仰宗教的观点是错误的,必须予以澄清。同时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引导和教育大学生认识和看待宗教问题,全面认识宗教在我国仍将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与宗教在世界观上的对立并不意味着共产党人同宗教徒在政治上的完全对立。党处理同宗教界人士关系的一贯原则和政策是,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不断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

  宗教是一种群众性的信仰。就信教群众而言,宗教信仰是人们精神领域的问题,是“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精神世界的问题”,[2](P232)倾注着信教群众的诸多情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人类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对真善美的追求,长期以来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3](P331)那种把宗教问题简单地等同于政治问题、任意干涉群众宗教信仰自由的看法和行为是错误的。也应该指出,强调不信仰宗教也是宪法赋予公民的重要权利,从而积极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宗教还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宗教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社会文化体系,既包含着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内容的宗教信仰、宗教思想和宗教道德,又包含着作为心理内容的宗教体验和宗教情感,还包含着作为社会实体内容的宗教行为、宗教组织和宗教制度。宗教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人类社会及其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那种否认宗教是一种文化、宗教文化可有可无的思想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在复杂的国际竞争中认识到,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必须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包括优秀宗教文化在内的人类优秀文化,积极发挥宗教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作用,“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4](P33)

  其次,要使大学生认识到宗教具有长期性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认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一个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漫长过程,有其产生和存在根源。

  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仍将长期存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认为,宗教的产生和存在,主要有自然的、社会的、认识论的和心理的根源,“当社会还没有发展到使宗教赖以生存的条件完全消失的时候,宗教是会存在的”,[5](P384)只要人的主观认识还远未达到科学认识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程度,宗教就不会消亡。那种用行政力量打击甚至取消宗教、认为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很快就会消亡的观点是错误的。要使大学生认识到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长期性,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我国宗教存在的阶级根源已经基本消失,宗教存在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6](P379)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是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宗教,已经是经过宗教制度民主改革而不断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服务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宗教,要从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方面去认识宗教问题。

  正确认识和积极寻找宗教消亡的途径。宗教具有长期性、群众性以及特殊的复杂性。宗教不仅过去长期存在,将来也还会长期存在,不可能强制地加以消灭,宗教消亡会是一个长期过程。那种无视宗教客观发展规律、认为宗教将永远存在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必须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认识宗教消亡的基本规律和途径。我们讲宗教的长期性,不是说宗教永远存在,而是为了克服宗教问题上的短视症,正确认识和积极寻找宗教消亡的途径。在这一问题上,要使大学生认识到既不能用行政力量发展宗教,也不能用行政力量消灭宗教,而是必须尊重宗教自身发展规律,“立足长远,着眼当前,坚持不懈地做好宗教工作”,[6](P381)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和加强科学文化教育,减少宗教唯心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

  再次,要使大学生认识到宗教具有双重性的社会作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认为宗教对社会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要发挥积极作用,规避消极因素。宗教具有双重社会作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认为,在阶级社会里,宗教是维护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精神工具,是麻醉被统治阶级的精神鸦片,主要起着消极的作用。特别是在近代,宗教充当了殖民主义者进行侵略扩张的工具,我国各种宗教都曾经被统治阶级控制和利用,起过重大的消极作用。同时,宗教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重要的文化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仍要发挥其积极作用。那种否认宗教积极作用、认为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完全是起消极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宗教教规、教义、道德中含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积极因素,而且信教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爱国宗教界人士是团结信教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要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要善于发挥积极作用与规避消极因素。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后提出“积极弘扬宗教教义中扬善抑恶、平等宽容、扶贫济困等与社会主义社会道德要求贴近的积极内容”,“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等重要思想和观点,这是对宗教积极作用以及如何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肯定。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这一方面;同时也要使大学生认识到,宗教消极因素在当代社会依然存在,这是由宗教有神论的唯心主义本质特征和敌对势力的利用等外界因素的诱导所决定的,是必须加以规避和防范的。

  二、进行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的教育,使大学生了解党和国家处理宗教问题的大政方针,增强应对各种现实宗教问题的能力

  2004年全国宗教工作座谈会明确把“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作为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后来又写进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和修改后的新党章。高校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有关精神,对大学生加强有关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的教育。

  首先,要使大学生认识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党处理宗教问题的一贯方针。宗教信仰自由,就是指“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7](P59)那种认为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可以强制公民信教或不信教,甚至歧视信教公民或不信教公民的观点是错误的。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认识到,行使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必须遵守宪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必须维护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任何人不得到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无神论的宣传,任何宗教组织和宗教徒不得到宗教活动场所之外,特别是高等学校去传教布道、散发宗教宣传品和非法出版物。对信仰宗教的学生和教职工,高校要尊重其宗教信仰,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他们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宗教政策。

  其次,要使大学生认识到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党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宗教是由宗教思想、宗教制度、宗教活动、宗教场所等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体系和社会实体,必然会与其他社会实体发生联系,必然会对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产生影响。因此,必须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政府对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实施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7](P216)那种否认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必要性、认为依法管理必然会干涉宗教内部事务的思想观点是错误的,必须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和法治意识,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宗教活动是在社会中进行的,必然会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必须依法予以管理”,[8](P555)这是我们党依法执政和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其宗旨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确保宗教活动规范有序进行”,[8](P574)使宗教活动走上法制化的轨道,而不是干预宗教团体内部事务。目前特别要依法处理在高校及其周边非法设立的宗教活动场所、在校内外传教或涉及宗教因素的非法活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借机传教行为等。

  再次,要使大学生认识到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是中国宗教的必然选择,也是维护中国国家和宗教安全的需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就是“中国的宗教事业由中国的宗教信徒自主办理,中国的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9](P15)这一原则是基于我国曾经长期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有的宗教被帝国主义控制和利用的历史事实而实行的,是我国信教群众的自主选择,是我国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支配和控制的重要保障,现已成为我国各宗教处理对外关系的一条不可动摇的重要原则。有些人认为,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就等于断绝宗教对外交往。实际上,独立自主自办是在坚持独立自主、平等友好、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友好交流。要教育大学生认识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境外敌对宗教势力对我渗透的力度也不断加大,我们必须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宗教方面的国际友好往来,另一方面又要坚决抵制外国宗教中的一切敌对势力的渗透,坚决抵制、拒绝国外敌对宗教势力对我国宗教的控制和干预,自觉维护国家安全。

  此外,要使大学生认识到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国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根本方向。宗教对社会发展具有适应性,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仍将长期存在也是不争的事实,加上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政治、经济上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另外,共产党人和爱国的宗教信徒在政治行动上完全可以而且必须结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共同奋斗的统一战线。因此,党的宗教工作的根本方向就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使全体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联合起来,把他们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个共同目标上来”。[7](P60)要教育大学生认识到,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国宗教在历史过程中的正确方向,不是要求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不是强迫他们改信马克思主义,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除了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教育外,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政策其他几个方面的教育也特别重要。首先,要使大学生认识到坚持政教分离的原则是我国处理政教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高校进行宗教活动,“国家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宗教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活动,不得干预行政、司法、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10]不得妨碍正常的社会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要使大学生认识到,实行政教分离不是最终目的,根本目的是在政教分离的基础上实现政教关系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宗教关系。那种认为教徒可以到学校或其他公共场所进行传教的观点是错误的,妨碍社会主义教育路线和方针的贯彻实施的活动是决不允许的,是犯法行为,必须予以制止、取缔。

  第二,要使大学生认识到扩大新时期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团结宗教界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争取、团结和教育宗教界人士,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作用,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是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要教育大学生认识到,宗教工作也是党的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党同宗教界在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的原则,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合作政治基础,对宗教界要帮助和指导他们增强自养能力,依法依章搞好自我管理,反映信教群众意愿,切实维护宗教界合法权益,积极发挥宗教团体的作用,使广大信教群众在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和谐等重大问题上取得共识,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第三,要使大学生认识到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是做好宗教工作,实现宗教和谐的根本保证。切实做好宗教工作,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而做好宗教工作,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我国各级党委都十分重视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各高校党委也十分重视宗教工作,党团组织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充分发挥了在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中的作用,构建了教育引导、阻断渠道、依法处理三结合的工作格局。要引导大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员是无神论者,不得信仰宗教,这是我们党从未丝毫动摇的一贯原则和立场。党员信教和参加宗教活动,会在思想上违背党的性质,组织上削弱党的战斗力,作风上降低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工作上妨碍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因此,“不信仰宗教是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起码条件”。[6](P395)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同宗教唯心论有本质的区别,从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科学无神论是人类在近代科学发展基础上产生的最伟大的思想成果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形成的前提,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不仅要在大学生中大力宣传好马克思主义,还要大力加强科学无神论的教育。这既是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首先,要在大学生中强化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教育,为其正确认识宗教问题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科学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正确回答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与作用、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与形式、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等科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哲学基础。要在课堂教学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要把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作为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的锐利武器,深刻认识到宗教产生和存在的各种根源、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和双重社会作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可以为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提供思想武器。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宗教是由人创造的,是人本质的异化,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而这种反映又奴役和制约着人的发展。因此,共产党人的重要使命是,经过长时期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逐渐消除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从而消除宗教对人的奴役关系,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必须增强大学生坚信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真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唯心论(包括有神论),向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行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科学世界观(包括无神论)的教育,加上有关自然现象、社会进化以及人的生老病死、吉凶祸福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是党在宣传战线上的重要任务之一。”[7](P72)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才能科学揭示宗教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等宗教基本问题,才能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时期的宗教问题。

  其次,要在大学生中坚持崇尚科学和反对迷信的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和宗教问题的能力。一般而言,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知识与方法体系,主要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主要是研究自然和揭示自然界规律,社会科学主要研究人类社会和揭示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规律。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科学的特性是讲实话和揭示真相,“只有在讲实话、揭示真相的基础上,人类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人类获得自由绝不是建立在对鬼神的畏惧、谄媚、贿买和奉献财物的基础上。”[11](P223)因此,必须坚持在大学生中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强调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加强普及科学教育的努力,加强反迷信的宣传。”[7](P103)崇尚科学,就要反对迷信。迷信是人们相信有神灵、鬼怪、妖魔等超自然东西存在的错误认识和行为,一些人利用某些低级的方式甚至巫术等迷信手段来危害社会,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立场必须鲜明、态度必须坚决、措施必须有力,对危害社会的封建迷信活动,必须予以坚决的打击、揭露、批判和取缔。同时,要注意教育和正确引导大学生将迷信与宗教区别开来,迷信一般没有完整的教义、教规、组织,是与社会的一般法则相违背的,起着破坏社会秩序、扰乱人心、损害群众身体健康的作用,而宗教是由系统的组织、教义、教规和制度构成的完整的社会实体和思想体系,对于正常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只要引导得好就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宗教与迷信不是一回事;还要注意将封建迷信和民间信仰区别开来,不能动辄就取缔和打击诸如拜灶神、祖先、财神等民间的旧风陋俗,而是要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的教育,“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4](P25)这样才能教育和引导大学生远离迷信,树立正确的认识客观世界和宗教问题的能力。

  再次,要在大学生中强化理想信念的教育,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正确对待宗教问题。理想信念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加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使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信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国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教育的重要内容,事关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因此,在当今世界和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与变革的新形势下,在敌对势力更加注重利用宗教渗透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严峻形势下,我国高校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不断扩大校园优秀文化和科学精神的阵地,努力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自觉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决抵御和防范境外敌对势力的宗教渗透,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想和信念,缩小宗教唯心论在大学生中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李瑞环.学哲学用哲学,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5]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6]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

  [8]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9]宗教政策法规读本[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

  [10]王作安.从国家宗教局职能看中国政教关系[J].中国宗教,2009,(11).

  [11]任继愈宗教论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网络编辑:嘉扉

  

  
发布时间:2013-03-08 13:49:07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科学无神论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