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姬文刚:当前东欧左翼政党面临的问题及其前景分析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15-01-19 22:04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姬文刚:当前东欧左翼政党面临的问题及其前景分析 以波'...

姬文刚:当前东欧左翼政党面临的问题及其前景分析
以波兰、匈牙利、捷克为主要分析对象
  近年来,东欧左翼政党在艰难中前行,状态持续低迷,发展中面临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波兰、匈牙利、捷克三国的态势尤具代表性。尽管捷克的左翼力量在近期的议会选举中取得了暂时性胜利,但是东欧左翼发展的前途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因素。选举绩效下行明显、问鼎权柄渐行渐远、党员人数大幅锐减等客观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左翼政党发展的严重障碍。

  一、东欧左翼政党发展中的问题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权债务危机在欧洲各国持续发酵。这对于东欧信奉新自由主义的右翼政党来说无疑是一次严重警告,而对于左翼政党来说可谓是政坛“翻盘”的绝佳时机。但是,与众多观察者的预期恰恰相反,东欧左翼却没有“集体崛起”,反而在选举中的表现每况愈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选举绩效下行明显。得票率和席位是衡量政党发展与否的重要指标。对某一类或者某一个政党的观察不能停留在某一次选举中的偶尔输赢上,而是应该做一个长时段的观察,从比较中来评估其选举绩效。在东欧 13 个国家和地区中,左翼政党选举绩效的总体态势呈下行趋势。以波兰、匈牙利、捷克最近三次的大选作比较,选票下滑和席位减少趋势比较明显。在波兰,作为左翼的代表政党——民主左翼联盟党( 简称“民左联党”) ,席位和得票率在2005 年以后逐渐下降。2007 年,它还有 53 个席位,但是到2011 年降至27 席,得票率从13. 2%降至 8. 24%。据波兰最具权威的民意测验中心CBOS 的问卷调查,民左联党 2014 年 4 月—9 月的支持率仍然在 5%—9%之间徘徊。也就是说,民左联党在即将进行的 2014 年地方政府选举和2015 年议会选举中的前景并不乐观。在匈牙利,社会党在 2006 年拥有 190 个席位,而 2010 年大跌至 59 个席位,得票率也从 40. 3% 下降至19. 3% 。2014 年 4 月举行的最新一次议会选举中,由青年民主主义者联盟( 简称“青民盟”) 和基督教民主人民党( 简称“基民党”) 组成的执政联盟再次取得决定性胜利,蝉联执政。社会党与“2014 在一起”等四个中左小党组成的选举联盟“联合党”,总得票率为 25. 99%,获得席位 38 个,其中社会党占 29 个席位,比上次选举又减少了30 个席位。在捷克,捷克和摩拉维亚共产党( 简称“捷摩共”) 的得票率一直徘徊不前,保持在11% —15% 之间; 捷克社会民主党 ( 简称“社民党”) 在近三次的议会选举中得票率和席位却一降再降,从 81 席下降到 56 席再到 50 席,得票率更从 35. 38%下降至 22. 08%再到 20. 45%。

  第二,问鼎权柄渐行渐远。在波兰,2005 年的议会选举无疑成为左翼力量败走麦城的一个历史转折点。这次议会选举后,波兰政坛右翼力量走势强劲,出现了右翼两大党——公民纲领党和法律与公正党——轮流执政的局面。法律与公正党和公民纲领党的选票所占比例已经超过 70%,席位总数已占到 80%左右,而以民左联党为代表的左翼力量只能“靠边站”,只是勉强留在议会内充当建设性反对派的角色,甚至一度出现参议院无一席之地的情况。在 2014 年的欧洲议会选举中,欧洲议会内得票最高的前两位波兰政党仍然是法律与公正党和公民纲领党。波兰在欧洲议会被分配的 51 个席位中,民左联党只有 5席。可以说,波兰左翼力量短期内难以撼动两大右翼掌控的政党格局。在匈牙利,左翼在 2010 年大选中全线溃败,青民盟和基民党组成的右翼阵营大获全胜,最终组成右翼政府,2014 年再次高票蝉联执政。不仅如此,在 2012 年 5 月提前进行的总统选举中,由青民盟提名的总统候选人阿戴尔•亚诺什顺利当选新一届总统。匈牙利的议会、政府、总统目前全被右翼完全把持。在捷克,2006 年议会选举后,捷克的右翼政党就接掌国家权杖,左翼政党尽管与右翼政党势均力敌,但天平在向右翼政党倾斜。在 2006 年,由于左翼和右翼阵营席位总数在议会中各占一半( 右翼的公民民主党、基督教民主联盟—人民党和绿党三党共有100 席,左翼的社民党和捷摩共的席位恰好也是100 席) ,公民民主党主席托波拉内克通过“挖墙脚”的方式,将两名社民党的议员招安,组建起了右翼联合政府。在 2010 年,捷克社民党尽管以微弱优势领先公民民主党,但是仍然难以顺利组阁,最终组成了以公民民主党为首的右翼政府。在2013 年,捷克社民党赢得议会选举,但是从大选结果公布到政府正式组阁并不顺利。经历了长达三个多月的谈判,直至 2014 年 1 月,社民党才组阁成功。但是,联合政府是典型的“杂牌军”,既有左翼政党社民党,也有右翼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党,还有民粹主义倾向的“阿诺运动”,观察家们很难判定它的左翼政府性质。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捷克两个最大的左翼政党社民党和捷摩共一直兄弟阋墙。相比社民党,捷摩共更是命运多舛,不仅一直在野,而且2008 年捷克上议院甚至请求最高法院解散捷摩共,认为捷摩共的政纲同捷克宪法有抵触,同时认为捷摩共仍然以《共产党宣言》为宗旨,并不否认暴力夺取政权的手段。法院最后裁决捷摩共为体制内合法性政党后,一场政治闹剧才收场。

  第三,党员人数大幅缩减。党员是构成政党的基本要素之一。在东欧,政党对党员的认定相对比较宽松,吸收党员多采取以量取胜的原则,以期获得更多选民的支持。所以,一个政党党员人数上的多寡,实际上也间接反映出其组织结构和选民基础的夯实程度。东欧左翼政党从剧变开始至今,组织上历经多次分化组合,导致党员队伍消长起伏。大致来讲,左翼政党党员队伍的变化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剧变初期至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党员队伍处于降中趋稳阶段。这一时期,原社会主义政党相继改旗易帜,各种类型的政党大量涌现,从原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中衍生出众多的政党,选民也纷纷选边站队。左翼政党的党员数量与之前执政时期的共产党相比,出现急剧下降。但是,从各个政党的核心选民或选民基础来看,基本上是比较明确的,政党党员队伍虽然缩小,但是很快稳定下来。二是左翼政党的党员人数从 21世纪初期开始稳中有降。这一时期,随着右翼政党的强势回归,左翼政党的执政地位陆续动摇,继而影响到其选民基础,尤其是由于青年人和知识分子对左翼政党的不信任感上升,党员的新生力量不足,出现自然减员的趋势。比如在波兰,剧变初社民党党员人数约为六万人,而时隔 20 年之后,社民党在整合包括劳动联盟、波兰共产主义者联盟( 无产阶级) 等十几个左翼组织后组建民左联党,从目前掌握的数据来看,党员发展人数也只是不到六万人,这种“原地踱步”的状况,与右翼政党相比较实际上是落后了很多。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政治现象是,东欧选民中的党员比例在欧洲处于较低水平。以波兰为例,有学者曾对 20 多个欧洲国家的党员人数进行过统计,发现截至 20 世纪 90 年代末,波兰选民中的党员比例是最低的,仅有 1. 15%,远远低于欧洲5% 的平均水平。另据《欧洲价值观》调查,波兰在 1999—2000 年期间,党员在人口中的比例仅为0. 7% ,是欧洲最低的。而且民众对政党缺乏足够的信任。欧盟民意调查机构“欧洲晴雨表”曾在 2006 年秋天作过一项调查,仅有 7% 的波兰人对本国的政党信任,远远低于欧盟成员国 17% 的平均水平。

  二、东欧左翼政党发展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东欧左翼政党出现阶段性困境,既有欧洲左翼政党整体衰落的客观原因,也有它们固步自封的主观原因。

  第一,社会阶级基础分化导致选举支持的分散。

  东欧剧变,社会阶级阶层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在剧变之初,各个政党为获取稳固的民意支持,都特别注重对“核心”选民的依靠,刻意强调自己的选民界限,以至于在设计自己的竞选纲领时,政治宣传有针对性地指向最“核心”的选民。实际上,选民分化是制度更迭造成的必然结果。比如对工人阶级的认识。在剧变初,左翼政党把工人作为其最核心的支持来源,甚至纷纷打出“历史牌”、“同情牌”以博取工人的支持,但是,由前社会主义政党演变而来的后继党毕竟“不是一个工人的政党,而是前干部和共产党改革派专家治国论者的代表”,总会有人拿出“历史问题”来质疑它们的合法性。1994 年后,左翼政党虽然“回归”执政,但由于采取了新自由主义的私有化、放松国家管控等政策,工人阶级对左翼政党的支持出现分化。再比如对农民阶级的认识。农民群体在东欧地区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群体,数量庞大,且基本上都有固定的支持对象,即纷纷投票给农民类型的政党。比如波兰农民党,从一开始就把农民作为其选举票仓。但是,随着转型的深化,农民群体也发生深刻的变化,农民党推出来的竞选口号相对比较僵化,缺少实质性的创新政策,与选民之间的沟通也出现了障碍。在总结 1997 年9 月失利于大选的教训时,农民党认为,“必须改变自身形象以便其不再被单纯视为代表农民的利益群体”。随后,农民党发生了严重的分裂。波兰自卫党和波兰家庭联盟的异军崛起就从一定程度上削弱和分化了波兰农民党原有的选民。实际上,在整个东欧地区,选民依据性别、职业、地域、宗教、收入、文化背景等层面被不同程度地分化,“以阶级为基础的政治分裂失去了原有的重要性,超越阶级的议题变得更加重要( 如基本生活条件问题) ”。对政党的支持出现选民交叉、身份多元的倾向,改变了以往政党——选民相对固定的“对号入座”式的支持模式。

  第二,政党竞争空间出现“围剿”现象。剧变初,尤其是“在第一个十年期间,刚刚过去的那段历史把舆论和行为分为两极,以‘拥护’或者‘反对’共产党来划界”。选民的政治偏好基本上围绕着左右翼政治分裂来展开。但是,随着民主化进程的深入,政党竞争开始相对成熟。各国基本上形成了多党制竞争的格局。可供选民选择的政党类型主要是以下五类: 自由主义政党、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保守主义政党( 基督教或民族主义政党) 、民粹主义政党、共产主义政党。仅就左翼政党来说,它们面临着来自自由主义政党、保守主义政党和民粹主义政党的激烈竞争,其生存空间日益缩小,影响力日益下降。一些新生的以“左翼”自居的政党的崛起也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传统左翼的选民基础。比如,波兰民左联党不仅面临法律与公正党、公民纲领党的压力,甚至还受到像以反神权论而出名的帕利科特运动的竞争。在捷克,右翼的公民民主党曾利用社民党与捷摩共的长期不和,在选举未获多数的情况下组阁。除此之外,近期崛起的保守政党——“TOP09”及公共事务党也分化了一部分左翼选民。

  第三,左翼政党自身定位不清。理论上,左翼政党是以追求社会公正、维护弱势群体为己任的。但在实际中,左翼政党奉行的是实用主义的策略。一旦上台执政,有时基至执行比右翼还右的新自由主义政策。这恰恰是左翼政党最饱受诟病的地方。民众有时难以分清左翼政党与其他政党的界限,在选举中很容易转投竞选纲领相似的政党。比如,波兰民左联党在 1997年的选举纲领中曾明确声称,“我们代表谁,我们保持着波兰左翼和欧洲社会民主党最好的传统。我们表达各种社会群体的利益,并竭力调和利益间的冲突。我们更关注那些很少得益于经济增长、却忍受着转型代价的人们的问题。在我们的实践中,我们直接关注社会公正的原则和保护弱势群体的团结原则。……民左联一直把社会弱势群体视为潜在的选民。”但是,它执政后却没有兑现选举期间承诺的反对扩大私有化、保护工人利益等承诺,反而变本加厉地推行新自由主义政策,积极性甚至超过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政党。显然,台前与幕后,执政与在野,民左联党的言行并非完全一致。实际上,为了吸引足够多的选民来“跨界”支持,民左联党开始积极拓展选民范围,“采取了明确的选举战略来吸引相对弱势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核心选民和党员仍然是与共产主义政权有关的经理群体和职业群体”。这导致了民左联党的自身定位愈加模糊不清。当然,它们可以选择与上述政策相反的完全左转战略,但其结果将是毁灭性的,因为它们将不得不同时面对法律与公正党和公民纲领党的竞争。如果民左联党要寻求社会和经济弱势群体的支持,会面临来自法律与公正党及其他民粹主义政党的强有力竞争; 如果民左联党强调其自由的或者包容性的文化定位,又会面对公民纲领党的竞争。

  第四,对自身建设重视不够。注重加强党自身在思想、组织和作风方面的建设,对左翼政党的生存和发展同样至关重要。以波兰为例,民左联党能在 2001 年大选中获胜,重要原因在于“大多数波兰人将其视为一个组织稳定的、职业化的政党,该党拥有高素质的领导集体,保持了左翼党的属性,而且其执政能力已得到了检验”。然而,外在的组织统一并不能弥合内部的分歧和冲突。上台执政后,民左联党并未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自身建设,因而出现思想混乱、组织涣散、作风败坏等严重问题。党的领导层内部政见不合、勾心斗角、冲突不断,相互攻击事件频频发生,甚至出现组织分裂。各级领导层的许多干部包括一些著名的活动家或主动宣布退党,或被开除出党。2004 年 3 月,时任众议院议长的博罗夫斯基等一批民左联党员宣布成立新的左派政党——波兰社会民主党。一批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利用执政地位进行权力寻租,腐败丑闻不断。臭名昭著的“雷温门”事件使民左联党声誉扫地。民左联党 2005 年大选的失利,甚至被称之为“道德革命”。2005 年以后,民左联党并没有深刻反省自身原因,党内高层虽几经易人,仍难以推选出有号召力的、能够把民左联党带出困境的领导人。在 2010 年总统选举中,民左联党主席格日格什•纳皮耶拉尔斯基在第一轮选举中排名第三,自信满满,自顾整肃党内却忽视了在选举中如何争取选民的支持,从而在 2011 年议会选举中遭遇滑铁卢。纳皮耶拉尔斯基的战略误判直接导致政党影响力持续低迷,而“候选人的选择和招募过程,最有可能对后继党的继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在 2011 年的12月10日,米莱尔被再次推选为民左联党领袖。作为社民党曾经的主席,能力全面而又政治经验丰富的米莱尔确实对政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大量评论认为,米莱尔仍然缺乏清晰的战略视野,难以将民左联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水平,约 10% 的民意支持率成为其始终难以跨越的瓶颈。从即将举行的 2014 年波兰地方政府选举的预估来看,民左联党难以对波兰政坛的“双寡头”——公民纲领党、法律与公正党的地位构成威胁。

  三、东欧左翼政党的发展前景展望

  自剧变以来,东欧左翼政党在推进国家市场化、民主化、欧洲化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并在历次议会选举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政党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政党生存环境愈加严峻。这使得东欧左翼政党处于一种复杂多变的大格局中,未来的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增加。在可预见的范围内,东欧左翼政党的发展前景依然充满变数。

  左翼萎靡徘徊、右翼走势强劲的局势仍会维持一段时间。在相对成熟的议会政治中,政党在议会中的沉浮起落、轮番坐庄是常态规则。尤其是在当前整个欧洲地区,左翼政治力量实际上都处于守势,东欧地区几乎亦步亦趋。“缺少稳定的政治联盟将是制约欧洲中左翼政党发展的长期性因素”,东欧亦不例外。当前东欧左翼政党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左翼联盟阵线没有有效建立起来。温和左翼和激进左翼政党之间意识形态上难以融合,在实际的政治运作过程中又缺乏合作的诚意,对中间偏左的政党的统战能力又明显不如右翼政党,这影响了左翼政党的整体实力。甚至会出现在议会选举中胜选,但是被迫将组阁权让渡给右翼政党的情况。捷克社民党和捷摩共就是典型例子。因而,东欧政坛形成了这样的态势: 一方面,左翼政党的分化组合仍在持续,大大削弱了左翼整体实力; 另一方面,右翼整体实力集体攀升,不断有新的右翼政党产生来瓦解左翼政党的选民基础。

  左翼只有通过自我革新才能走出当前困境。“在政党政治的现实当中,任何一个政党在参与政治、影响甚至控制社会和政府的过程中,其能力都有一个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递减的过程,这可以称之为政治惰性。”这种“政治惰性”指的是政党治国理政方面的效果递减。同样,政党自身治理也存在惰性。尤为特殊的是,在有些东欧国家,左翼政党的政治惰性维持的时间相当持久,左翼政党本身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在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当然,目前的政治情势促使左翼政党作出重大调整是必然的,因为选举绩效直接影响着左翼政党纲领的改变。“政党被假设为因循守旧的保守组织,除非逼不得已,否则很少作出改变。促使政党作出改变的‘绩效理论’认为,选举绩效差,是一些政党作出改变的必要条件。”“政党的选举表现与政党基本立场转变的程度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如果是政党以微弱劣势败选,政党的立场转变可能微乎其微,但是如果政党在选举中大幅度失利,则有可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处于反对党时期是一个更新党员,组织结构和意识形态认同的极好时机。”所以,对目前处于低潮的东欧左翼来讲,政治惰性、选举绩效以及当前大多处于反对党的处境既让其面临着艰难的挑战,也给左翼提供了自我革新、走出困境的机遇。比如,在党的自身定位、党员队伍、组织机构、选民基础等制约左翼政党的种种关键性环节,真正从战略上认真加以研判,设计出明确的改革路线图。左翼政党只有通过自我革新,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兴。(注释与图表略)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网络编辑:张剑

  

  

  

  
发布时间:2015-01-19 22:04:13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