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游记

拜谒抗联英烈纪念馆 缅怀抗联将领魏拯民

字号+作者:吕勋福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22-07-26 09:13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魏拯民像。图片来源:人民网 魏拯民纪念馆前广场上的魏拯民雕像。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1939年秋,魏拯民(左二)与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指战员在一起。图片来'...

魏拯民像。图片来源:人民网

魏拯民纪念馆前广场上的魏拯民雕像。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1939年秋,魏拯民(左二)与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指战员在一起。图片来源:吉林英烈网

魏拯民烈士殉国地。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魏拯民住过的地窨子。图片来源:吉林英烈网

    最近,我在吉林市风景秀丽的北山公园瞻仰了抗联英烈魏拯民纪念馆。纪念馆矗立在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的中部,与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遥相呼应。经过2008年再次扩建后的纪念馆为四合院式琉璃瓦起脊建筑,是中国典型传统式建筑。

  纪念馆前广场中央立有仿青铜全身戎装的抗日英雄魏拯民塑像。这让我想起了朝鲜金日成在其自传《世纪之行》中对魏拯民的怀念:“他的外貌,很像个大学教授,是个文人型、思索型的人。若不是闹革命,他很可能是为科学研究、著书立说奉献一生的人。魏拯民,作为一个人,是位出色的优秀人物,作为革命家,也是出类拔萃的优秀革命家。他的一生,是永远为人民所纪念的崇高而壮丽的一生”。然而,让我对英雄魏拯民更加感慨的是,这样一位受到东北人民尊敬的抗日将领却在他牺牲的42年后才魂归故里——山西省屯留县的故乡。1983年,民政部为他颁发“革命烈士证书”;1984年,金日成委托朝鲜驻华大使到山西省长治钢铁厂子弟学校看望了魏拯民的儿子关民珠,并转达了金日成对曾经是自己的老领导、老战友的一片敬慕、缅怀之情。此时,家乡的父老乡亲才知道他的不平凡的经历与事迹。

  魏拯民,是一位与杨靖宇齐名的抗联将领,东北抗日游击战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1909年2月3日,魏拯民出生于山西省屯留县王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25年,魏拯民考入山西省立太原第一中学。此时,正是国民革命运动高潮时期,各种进步报刊传入学校,他如饥似渴地学习。次年,他在省立一中参加共青团;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家乡屯留创办了党刊《锄耕》期刊,由他在北平编辑、印刷、装订后,在屯留等地散发,积极开展对民众的宣传教育,揭露贪官、土豪劣绅的罪行。他在太原、北平等地秘密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山西军阀阎锡山也开始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太原的党组织遭到破坏。魏拯民被迫回屯留县继续活动。1928年初,屯留县党组织遭到破坏后,魏拯民考入北平的私立宏达学院,一面学习,一面从事革命活动。 1930年11月,魏拯民受党指派,考入军阀石友三办的安阳军校,从事兵运斗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收复失地、坚决抗日的主张,选派大批干部赴东北直接参加抗日战争,魏拯民即是其中之一。1932年春,魏拯民到达哈尔滨,先后担任市委组织部长,道外区委书记和哈尔滨市委书记。由于东北在“九一八事变”后事实上已成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决定在东北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向东北各级党组织下发《一·二六指示信》。但是,东满(今延边地区)在执行统一战线政策的过程中却出现了曲折和反复。东满特委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独立师,因执行“左”倾关门主义和土地革命政策,而与其他抗日武装处于对立状态,而日本侵略者又乘机挑拨离间,提出“专打人民革命军,不打山林队”的阴险口号,独立师处于内外夹击的危险境地。在这种情况下,1934年冬,中共满洲省委派年仅26岁的魏拯民到东满任特委书记。1936年2月5日,魏拯民参加完共产国际“七大”回国后,先向五军领导人周保中传达了会议精神和中共代表团的指示。之后,周保中立即在宁安县三道河子把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后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军长王德泰,魏拯民兼任政委。1936年,魏拯民参加著名的“河里会议”,该次会议决定把抗联一军和二军合编为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委,魏拯民任南满省委书记兼一路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南满省委是吉林省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中共省级机构,魏拯民则成为吉林历史上第一位中共省委书记。

  1939年8月,魏拯民率军巧施围点打援战术,伏击日军宫本“讨伐队”,一举全部击毁乘8辆汽车,全歼包括宫本队长在内的近百名日军,而后又全歼了出城增援的150余名日军,缴获了大量军需物资。

  1939年10月1日至5日,魏拯民与杨靖宇在桦甸县主持中共南满省委和一路军主要领导干部会议,决定改变斗争策略,一路军各部实行化整为零、分散游击的方针,以保存实力,以利再战。

  1939年11月5日,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致电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和全体东北同胞,“鼓励坚持更加长期的持久的艰难的游击战争,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2月,魏拯民决定出版省委机关报《列宁旗》,面向中国民众编辑《中国报》。魏拯民亲自撰稿。

  1940年2月,杨靖宇壮烈牺牲;3月,魏拯民召开会议对杨靖宇表示沉痛的哀悼。魏拯民带领大家庄严宣誓:“为了祖国人民,为了杨总司令,我们一路军全体战士,紧密团结,坚决继承杨靖宇的事业,踏着烈士的血迹,继续奋战,克服一切困难,一定把鬼子赶出去。”会后,魏拯民抱病出征,继续战斗。由于长期处于艰苦战争环境,魏拯民积劳成疾,身体极度虚弱,病倒在桦甸,当时缺医少药,又缺少粮食。1941年3月8日,魏拯民病逝。魏拯民的卓越才能和对东北抗日斗争的巨大贡献令后人敬仰与怀念。然而,厚颜无耻的日军却对魏拯民恨之入骨。他们在魏拯民病逝后,把他的尸体从坟墓中挖出,放火焚烧,并把他的头颅悬挂在一棵树干上示众。日军还在《南满日报》上发布一则假新闻:“1941年3月8日午后4时许,在吉林省桦甸县夹皮沟北方之山中,……讨伐队勇敢袭击一个半小时……匪首魏拯民以下匪徒8名均被击毙。”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有关部门曾多次派人到夹皮沟牡丹岭一带寻找魏拯民的遗骨。吉林省、市相关部门也多次派人寻找,均一无所获。

  1961年10月18日,曾跟随魏拯民5年之久的通讯员吕英俊率领“魏拯民遗骨踏查队”,经过艰难的搜寻,终于在夹皮沟牡丹峰下小二道河子抗联密营中找到了魏拯民烈士殉国地,并扒开雪地,找到了魏拯民的遗骨和衣料碎片。吉林省委指示将烈士遗骨原地安葬,并于同年10月23日立碑纪念。1981年,“魏拯民殉国地”被列为吉林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4月5日,经吉林市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吉林市北山烈士陵园建立魏拯民纪念馆。2000年9月3日,魏拯民英烈的遗骨从桦甸夹皮沟牡丹岭二道河子移至重新修建的吉林市革命烈士陵园,并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

|<< << < 1 2 > >> >>|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