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书画

李大钊的五峰山景对联(图)

字号+作者:董宝瑞 来源:党史纵横 2007-11-03 13:20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李大钊的五峰山景对联   去年5月4日,在纪念五四运动87周年之际,中国国民党在台北举办了五四名人书札展览,展出了毛泽东、陈独秀、李大钊、蔡'...

FaZ品论天涯网
FaZ品论天涯网
李大钊的五峰山景对联
FaZ品论天涯网

  去年5月4日,在纪念五四运动87周年之际,中国国民党在台北举办了五四名人书札展览,展出了毛泽东、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钱玄同、罗家伦、傅斯年,以及孙中山、胡汉民、廖仲恺、吴稚晖、叶楚伧等17人的书法手迹。在展出的书法手迹中,李大钊的昌黎五峰山景对联弥足珍贵,在台湾智邦艺术空间网站发布后得以广为流传。FaZ品论天涯网

  李大钊书写的昌黎五峰山景对联为洗练、流畅的行书,上联为“云飞人还尚有青山在”,下联为“泉流月近绝无白处空”,署名“李守常”(“守常”为其字),并盖有一方阳刻小印。整个对联的意境潇洒自如,情真意切,令人读之颇有身临其境、悟领其情之感。对联的书写也相当酣畅、飘逸,质朴、凝重,显然是笔落意至、一气呵成之作。这幅对联,应当说是李大钊书法的上品。FaZ品论天涯网

  笔者之所以说李大钊的这幅对联写的是昌黎五峰山景,是因这幅对联用的词句,写的意境,与李大钊于1918年夏天在昌黎城北的五峰山韩文公祠避暑时吟出的《山中即景》组诗的前两首如出一辙,有着明显的异曲同工之妙;而且,书法也同《山中即景》诗稿的手迹笔意几近相同,异常舒展、淳美。FaZ品论天涯网

FaZ品论天涯网

李大钊的《山中即景》诗稿手迹FaZ品论天涯网
FaZ品论天涯网
  “予家渤海之滨,北望辄见碣石,高峰隐峙天际,盖相越仅八十里许。予性乐山,遇崇丘峻岭,每流连弗忍去。而于童年昕夕遥见之碣石,尤为神往。”(李大钊《游碣石山杂记》)1889年10月29日出生在与昌黎县境相邻的乐亭县大黑坨村的李大钊,自幼神往在村头可眺望个清清晰晰的千古神岳碣石山,18岁时赴天津考学归来路经昌黎,与几个同乡学友冒雨到城北进山一游,无意中被碣石山中的“人间奇境”——五峰山的秀美风光深深吸住,嗣后每有机会到碣石山游览,必临五峰山韩文公祠,并曾客居数日。1917年冬天,他到北京大学图书馆出任馆长以后,把五峰山韩文公祠定为自己的避暑之地。1918年夏天,李大钊第一次到五峰山避暑,在山中住有不少时日。当时,他一边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的一些资料,进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拓荒工作,一边忘情地陶冶自己的性情,并尝试进行白话诗的创作。就在那年的8月间,李大钊在五峰山吟出了自己的白话诗尝试之作《山中即景》。据李大钊在天津北洋政法专门学堂读书时结下的同窗好友白坚武1918年8月20日日记记载,李大钊当时寄给他的《山中即景》第一首为:“自然的美,美的自然;绝无人处,流水空山。”第二首为:“人在白云中,云在青山外;云飞人自还,依旧青山在。”第三首为:“一年一度果树红,一年一度果花落;借问今朝摘果人,忆否春雨梨花白?”其中的前两首,被李大钊修改后发表在同年9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第5卷第3号上。在发表这两首诗时,他把第一首也改成了五言句:“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第二首亦小有改动:“云在青山外,人在白云内;云飞人自还,尚有青山在。”难能可贵的是,李大钊发表在《新青年》的《山中即景》手稿留了下来,在1933年就被刘半农先生辑印到北平星云堂书店影印出版的《初期白话诗稿》一书的首页。细读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的《山中即景》,不难看出,李大钊的五峰山景对联,基本上是由《山中即景》吟唱的五峰山景的诗境凝练出来的。“云飞人还尚有青山在”,显然是“云飞人自还,尚有青山在”一诗的炼句;而“泉流月近绝无白处空”,则是“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景观描绘的意境。从“泉流月近绝无白处空”可知,“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歌吟的是五峰山“绝无人处,流水空山”的月光下的山水景色与意境。比较起来,“泉流月近绝无白处空”的画面感更加强烈,诗味更加浓郁一些。而“泉流月近”显然是与“云飞人还”对仗的,“绝无白处空”又与“尚有青山在”相应,表现的是那年夏天他在五峰山感受的“自然的美”和“美的自然”的灵动景色,以及他内心深处鸣发的审美愉悦。从这幅对联的上联与下联描写的情景看,上联“云飞人还尚有青山在”,显然是记述的五峰山白日的山色与景观,而“泉流月近绝无白处空”则是描绘的五峰山夜晚的皎洁月色和山水情致了。一“日”一“夜”,一“山”一“水”,一开一合,把五峰山的白日和夜晚的壮丽、清秀景色巧妙地展现在一联之中了。这幅对联,显然是李大钊在1918年夏天在五峰山感受和领悟的山光水色的诗情画意的进一步阐发,与其说是他的匠心独运,莫如说是他的审美感知和艺术情思的自然流淌。从这幅对联的书写看,用墨毫无拘泥,笔意明了、酣畅,收放相当自如。显然,饱含其中的,除了他的深厚书法根底,就是书写时异常难得的情之所至,信马由缰了。FaZ品论天涯网

  李大钊的五峰山景对联是写给谁的,何时写的,已经很难说准了。不过,从《山中即景》诗稿的发表时间看,当书写于1918年秋天或冬天。关于李大钊书写对联与条幅,李大钊的长子李葆华生前曾经回忆说:“有一阵,他极好书法,几乎每天都写,写了不少张。大多送给朋友和家乡来的人。他写的字,大多是山水诗,也写对联。他写字不盖章,那时好像都不盖章。留下来的除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之外,还有一些唐朝诗人的山水诗,如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等。记得父亲还给我二舅赵小峰书写了王昌龄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一诗。父亲很喜欢背诵唐诗,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等。”(李葆华《我的回忆》)其中的“一阵”是何时,李葆华已记不准了,仅记得是他小时候,家搬到北京以后。而李大钊的夫人赵纫兰带着儿女第一次到北京与李大钊一起居住在回回营一所租赁的住宅,是在1918年9月至1919年7月(再一次举家搬到北京是在1920年9月);李大钊“几乎每天都写”条幅和对联当在1918年秋、冬时节。从内容看,李大钊的五峰山景对联,很可能自撰和书写于1918年秋天,乃乘兴之作。FaZ品论天涯网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大钊书写的条幅和对联,留传至今的唐诗条幅较多,对联较少,除给其妻的二姐夫杨子惠书写的那幅著名的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对联之外,五峰山景对联当是迄今存世的第二幅,这就更显得这幅对联手迹的珍贵了。FaZ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