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建设共同富裕背景下有味、有梦、有魂的乡村学校

字号+作者:楼晓城 来源:人民教育微信号 2022-09-14 09:14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要建设共同富裕的乡村教育,乡村学生、老师、学校应该呈现出怎样的样态?一起来看这篇文章的观点'...

www.pltyw.com,pltyw.com

民小编说JI9品论天涯网

JI9品论天涯网
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要建设共同富裕的乡村教育,乡村学生、老师、学校应该呈现出怎样的样态?一起来看这篇文章的观点——JI9品论天涯网

 
作为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偏远乡村楼塔镇的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共同富裕背景下的乡村教育应呈现以下样态:乡村学生,个个享有获得感;乡村教师,人人撑起一片天;乡村学校有味、有梦、有魂,处处彰显“精优活”。
 
  
乡村学生:个个享有获得感
 
  乡村教育需要教育人把身子蹲得更低,把心沉下去,以爱、欣赏和创造点亮孩子的三盏心灯:一盏是至真至善;一盏是个性飞扬;一盏是快乐童年。
 
乡村学生往往缺少自我价值的实现。分析原因,一是教育资源稀缺:乡村地处偏远,师资水平有限,校外和校内的资源都较难满足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发展。二是教育评价方式单一:乡村学校受制于办学能力、育人方式的局限性,往往缺乏对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综合性的评价,也缺少能促进学生素养和能力发展的有效路径。三是家庭教育薄弱:乡村家长的文化素质、育人理念,相比城镇家长有较大差距,缺乏对孩子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家长长期在外工作的较多,孩子缺少陪伴、缺乏自信。
 
当我们认识到乡村学生的弱点及背后原因之后,我们应更加坚定地关注每一个生命,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乡村学生特别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少年,营造一个触碰心灵、启迪智慧的“场”,铺设一条发现潜能、实现价值的“路”,让他们找到自我的存在感、获得感和满足感,这是每一名乡村教育人的责任。
 
我校有一位陈同学,憨厚内向,学科成绩靠后。有一次听他们班上的语文课《竹节人》时,我惊喜地发现陈同学做的竹节人竟然如此精致。于是,我找了一次集会时间,把他请上台,让他介绍制作流程,展示竹节人的玩法。孩子们专注地看着陈同学手中的竹节人“甩刀挥舞”,每个人都很兴奋,陈同学腼腆的脸上也充满了自豪。这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陈同学陆续做了不少手工作品,几乎每一件都让人拍手叫绝。于是,学校操场上,有了我们对陈同学的第二次现场推介会;学校大厅里,有了陈同学的个人作品展。
 
为了点亮孩子的心灯,乡村教师需要有三种眼光。
 
 
爱的眼光。爱是教书育人的精神源泉,缺少了爱,便缺少了温度,只剩下单调和低效。对那些家庭条件困难、学习成绩相对靠后、品行习惯不够理想的学生,我们更要蹲下身子,给他们温暖和帮助,给予他们爱的力量。
 
欣赏的眼光。欣赏就是摆正姿态,不能因为我们是老师,就和学生的距离拉得很远。欣赏,就是要包容缺点,没有哪一个学生会十全十美,不能总盯着学生的缺点不放。欣赏,就是要发现优点,要相信每一个学生,要相信那些在许多方面毫不起眼甚至自卑的孩子,也会闪耀出自己独特的光芒。
 
创造的眼光。“知行合一”的教育观揭示了“体验与实践”在育人中的重要性。我们要营建好教育学生的环境,搭建好锻炼学生的平台,组织开展好更富教育价值的活动,开设实施好培养个性的课程,让学生在具体而丰富的情境资源中,去感受、体悟、实践、习得。
 
乡村教师:人人撑起一片天
 
乡村学校往往面临教师流动“出多进少”的困局,且调出的教师多为骨干,这造成乡村学校骨干教师数量严重缩水,增加了教师培养的难度。这道难题该如何破解?笔者以为,“打铁还需自身硬”,乡村学校应当铆劲儿聚力,让老师们“人人撑起一片天”,让每一位老师都有担当、能担当、担当好。只有充分发展、依靠、满足教师,才能尽师才、精师业、显师能,引领教师从“做了”走向“做优”。
 
首先,以精神文化点燃教师的干事热情。比如,笔者工作过的大同小学有这么两句话:“有一样优秀就是优秀教师”“和而不同、舍我其谁”。这是倡导和激励每一名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挑起担子、迈向优秀,成为不等不靠、独一无二的担当者。乡村教师是需要有情怀的,也是需要有温度的,一所有情怀、有温度的乡村学校,能够传递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其次,以多维平台激发教师的专业潜能。这需要学校精于常规管理,优化主题教研,坚持内育外引,完善评价激励,强化教师培养。比如笔者所在的楼塔镇中心小学,始终让教师站在正中央,致力于“以内养外”,探索高质量培养乡村教师路径。“青蓝整合”,让“青年教师协作组”和“名优教师工作室”协同共融,实现1+1>2;“二数三语”,让教师忘却嘈杂,在每周120分钟的固定时间里进行思维碰撞、沉浸式教研;“分层多元”,让每个年龄段和专业层级的教师,都能寻找到一方属于自己的舞台。
 
我校的俞老师其貌不扬,他沉迷于科学教学,培养了一大批乐于研究本土物种的山乡学子,是学校响当当的骨干教师。一所学校仅有一位俞老师是不够的,尤其对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而言,每一个学科、每一个年级都需要有骨干教师的担当。一个“干事热情+专业发展”的教师,才能撑得起一片天空,在担当磨砺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成就自己,实现作为教育人的价值和梦想。
 
乡村学校:处处彰显“精优活”
 
在乡村,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乡约民风是学风校风。乡村拥有城市不可比拟的地域和人文优势,因此乡村教育还需要扎根本土、面向未来,让每一个孩子立体生长,走出一条“精优活”的道路。
 
“扎根本土”,就是乡村学校要有乡村味,要将乡村的地方文化元素融入到学校文化、特色课程、实践活动中;“面向未来”,就是学校要全面优质育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个性品质,为乡村学生未来发展打好基础;“立体生长”,指学生的发展并非平面的,而是立体的,有长度、宽度、高度,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还要有厚度,即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张扬的个性。
 
“精”在文化。要结合地域特色和教育发展需求,凝练学校文化、明晰办学方向。比如笔者工作过的大同小学,形成“至美大同,和而不同”的主题文化,确立“厚德、博学、崇体、尚艺、乐创”的育人目标,提出“精优活”的发展定位,以期遇见最美的自己。
 
“优”在质量。要紧扣立德树人宗旨,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教师专业培养,让教师真正成为教育的第一生产力;在当前教育变革的潮流中立足课堂主阵地,优化全方位质量要素,让学生真正乐学、善学、好学。
 
“活”在课程。要基于乡村与本校特点,开发特色课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比如利用乡村资源开设中草药课程,通过主题活动、项目化学习、跨学科整合,实现养心育能的课程目标;结合当地国家级非遗项目“楼塔细十番”,以及深入人心的乡村篮球文化,开设“细十番”“篮球”课程,培养个性发展的山乡学子。同时,“互联网+”课程也正让乡村学校驶上一条优质资源共享共建的快车道。
 
一所“个个享有获得感、人人撑起一片天、处处彰显精优活”的学校,一定是一所有味、有梦、有魂的学校,也一定是乡村孩子家门口的好学校。乡村教育需要顶层设计、合力共振,更需要每一个乡村教育人笃定目标、担当作为。我们有理由相信,“小而美”的乡村校园、共同富裕的乡村教育就在前方。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楼塔镇中心小学)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2年第17期
文章作者|楼晓城
责任编辑|刘群
微信编辑|陶玉祥
www.pltyw.com,pltyw.com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