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1959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第6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1970-01-01 08:00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巴林群岛民族解放阵线发表声明 帝国主义从巴林滚出'...

第6版()
专栏:

从太平洋到印度洋 从地中海到波斯湾
岛国处处迸发争取独立自由的火焰
巴林群岛民族解放阵线发表声明
帝国主义从巴林滚出去
新华社16日讯 塔斯社巴格达16日讯:“人民团结报”刊载了巴林群岛民族解放阵线的声明,声明号召这个群岛的居民团结在民族解放阵线的周围为争取祖国摆脱外国的统治而斗争。
声明坚决地抗议英国殖民主义者的行为,他们掠夺巴林群岛人民的财产石油,因而使这个至今仍处在英国保护下的阿拉伯小国的居民陷入贫困和无权的境地。声明说,“我们公开地要求帝国主义者:从我们国家滚出去。我们不喜欢你们的保护,因为这种保护有利于我们人民敌人。”
巴林酋长国
巴林群岛是受英国“保护”的波斯湾地区的一个酋长国。1820年,英殖民者强迫巴林的酋长签订不平等协定,侵占了该岛。根据协定,酋长所控制的地区在没有得到英国同意之前,不得与其他国家发生任何关系,一切大权都由英国的“政治代表”和“顾问”所控制。
在五百五十一平方公里、十四万三千多人口(大部分是阿拉伯人)的巴林群岛上,盛产世界著名的石油,估计石油的蕴藏量约四千万吨,1958年开采量约二百万吨。但是,巴林石油的开采权却完全掌握在美孚油公司和德士古石油公司合股组成的巴林公司手中。
巴林人民一直在为争取独立而斗争。1954年12月间爆发了大规模的罢工,1956年巴林酋长国首都曼纳马的人民的示威,迫使英国“顾问”贝尔格雷夫宣布“退休”。自苏伊士事件以来,在中东阿拉伯民族解放斗争高涨中,巴林群岛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更为加强了。(茂) oF7品论天涯网


第6版()
专栏:

反镇压 争自由
斐济岛石油工人罢工
新华社16日讯 苏瓦消息:南太平洋斐济群岛石油工人的罢工已经获得了成果。15日,石油工人工会代表和英国壳牌石油公司当局签订了一项协议,石油公司当局答应把最低工资从每周三镑六便士增加到三镑十一先令。
这个工会的书记詹姆斯·安东尼说,他和工会主席对这项协议并不满意。他希望尽早到伦敦去见英国殖民大臣,和他谈判有关斐济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情况问题。
石油工人在上星期举行的罢工曾经引起斐济人民纷纷起来反对殖民统治和种族歧视。
12月9日,警察干涉石油工人在苏瓦举行的集会,他们施放了烟幕弹并且用警棍殴打工人。苏瓦的斐济人立即一致起来反对殖民当局的镇压。警察局在12日逮捕了四个人。
15日,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的司机也举行了声援罢工。新西兰劳工联合会和澳大利亚的一些工会派遣代表或写信支持斐济的石油工人工会。
斐济岛
远处南太平洋的斐济群岛最近爆发了反抗英国殖民当局的新的斗争。
斐济群岛是英国在南太平洋的殖民地。这个由大小三百二十多个岛屿组成的群岛,仅有一百零六个岛有人居住。大部为火山岛,周围珊瑚礁环绕,土地肥沃,气候良好,物产丰富,面积共一万八千二百平方公里,人口三十四万多人,其中斐济人近十五万,印度人近十七万,华侨四千多人。首府是苏瓦。
英国殖民者自1874年吞并斐济群岛以来,大肆以最残暴的方法奴役和掠夺斐济岛人。
英国总督全面地控制了斐济岛的内政、外交和军事,并管辖周围的殖民地和保护地岛屿,如吉尔柏特和埃里斯群岛、东加、所罗门群岛及其他岛屿。每年总督在斐济群岛召开土著民族上层领袖的会议三次,会议讨论的范围,完全是被限制的,任何决议都必须由总督决定。
斐济岛盛产甘蔗、椰子。此外,还出产石油和黄金。甘蔗是斐济岛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出产大量的糖。但糖业全由英国殖民者所垄断。
英国在斐济岛的首府苏瓦建立了它在南太平洋上最重要的海军根据地。由于斐济岛处于南太平洋的交通线上,是美澳航线的中枢,具有战略意义。
在英国殖民者的血腥统治和奴役下,斐济人民过着非人的生活,工资少得可怜,还要受到残酷的种族歧视。斐济制糖工人职工联合会主席拉克希曼说,斐济工人是在尘埃和垃圾堆中度日的。
斐济岛人民曾团结起来拒绝为英帝国主义当牛马,迫使英国不得不从别的地方召募劳工。从1878年起,印度劳工大量进入斐济群岛,其后又有中国劳工被英国殖民者拐骗到这里来。斐济岛人民反对英帝国主义的斗争日益壮大,最近斐济人民的反英斗争,就是证明。
(玲) oF7品论天涯网


第6版()
专栏:

马耳他人民大集会
抗议英国殖民大臣的“视察”
本报讯 英国殖民大臣麦克劳德在本月8日到11日到马耳他岛“视察”时,马耳他岛人民以大规模的群众抗议性集会来“欢迎”他。在“我们将战斗到最后一口气”的巨幅标语下面,瓦莱塔举行了有两万五千多人参加的抗议性集会。马耳他岛工党领袖、前总理明托夫在会上表示:“除非麦克劳德先生承认我们的自决权,否则我们决不同他举行什么会谈”。
马耳他
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的一个小岛群,岛上有居民三十多万人。1800年,英国占领了这个岛屿,马耳他岛从此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英国把马耳他当作通往东方的中途站,在那里建立了巨大的海军基地,后来又建立了空军基地。
英国殖民者在统治马耳他岛的一百五十多年里,大规模地修筑海军船坞,严重地损害了马耳他岛的经济情况。这个岛每年所产粮食,仅够全岛居民三个星期食用,差不多全部依靠进口。马耳他岛的工业也十分落后,仅有一些制造啤酒、香烟、钮扣、手套和手提包等轻工业。全岛有一半左右的人口依靠英国的船坞为生。
马耳他岛人民长期以来同英国殖民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英国殖民者不得不实行“宪法”(实际上仅是允许马耳他岛人民有权选举立法议会,并成立有一定权力处理内政的政府)但都不能满足马耳他岛人民的要求,所以斗争一直在进行。1958年11月,马耳他岛三个政党(工党、右翼的国民党和左翼的民主国民党)代表团到伦敦谈判马耳他岛的未来地位问题,坚决要求独立。可是,马耳他岛人民的这种合理要求,竟遭英国殖民者的拒绝。而且,英国政府还变本加厉地实行镇压,在今年1月6日悍然宣布废除马耳他岛现行宪法,完全由英国总督一手统治。
英国政府的这一蛮横措施,激起了马耳他岛各阶层人民的更大愤怒。2月3日,马耳他岛居民不顾英国当局的禁令和镇压,在全岛举行了“哀悼日”,抗议英国议会下院在2日通过废除马耳他岛宪法的决定。4月25日,马耳他岛工党领袖明托夫号召马耳他各政党组织“人民阵线”,同英国展开斗争,直到英国同意举行选举,成立新的、独立自主的马耳他政府为止。(翁) oF7品论天涯网


第6版()
专栏:

十二月八日英国殖民大臣麦克劳德到达马耳他的首府瓦莱塔城时,马耳他人民举着要求独立的巨幅标语聚集在街头,挥舞拳头高呼“英国滚出去!”
(传真照片)新华社稿 oF7品论天涯网


第6版()
专栏:

桑给巴尔人民决不屈服
万人集会要求明年获得自由
据新华社开罗11日电 正在开罗访问的桑给巴尔国民党总书记阿卜杜勒·拉赫曼·穆罕默德在今天发表的一项声明中说,假如到1960年还不给桑给巴尔人民自由的话,他们就将采取积极行动来反对英国的统治。这个决定是12月6日在桑给巴尔举行的有一万人参加的群众大会上作出的。
阿卜杜勒·拉赫曼·穆罕默德说,英国殖民当局采取镇压措施来对付在群众大会上作出的这项决定。在这次群众大会举行以后,它立即逮捕了十四名桑给巴尔民族主义者,其中包括桑给巴尔国民党领袖阿里·莫辛的妻子在内。英国殖民当局是以“穿着自己选择的服装”这样荒谬的“罪名”逮捕他们的。
他说,桑给巴尔人民决不屈服,直到获得自由为止。
丁香之岛
桑给巴尔是世界闻名的“丁香之岛”,年产丁香九百多万公斤,占世界总产量的80%。这个位于东非印度洋上的一个历史悠久的穆斯林酋长国,在中世纪时曾是东非海岸的一个强国。但是,十六世纪初受到葡萄牙殖民者的侵入,1890年英国同德国订立关于东非的分脏条约,把桑给巴尔宣布为英国的“保护国”。
三十万桑给巴尔人民不能容忍他们的美丽芳香的国土长期受殖民主义者践踏,进行了长期斗争。1955年,桑给巴尔人民举行示威和抵制运动,抗议英国任命立法会议的成员,1957年底桑给巴尔人民代表在亚非人民团结大会上控诉英国的压迫。今年初,七万五千人参加了反对殖民教育法案的斗争。 (金) oF7品论天涯网


第6版()
专栏:

拉丁美洲反独裁斗争烈火熊熊
据新华社17日讯 当1959年接近岁末的时候,巴拉圭爆发了反对斯特罗斯纳独裁政权的武装斗争。燃烧在巴拉圭的反抗的火焰,今年以来同样席卷着美国支持下的拉丁美洲残存的其他几个独裁政权统治的国家。
拉丁美洲反独裁斗争在今年有重大的发展,古巴人民今年年初推翻美国走狗独裁者巴蒂斯塔的胜利鼓舞和推动了这一斗争。在几个主要独裁国家——尼加拉瓜、多米尼加和巴拉圭反独裁斗争都采取了武装战斗的形式。
巴拉圭12月12日爆发的武装斗争是巴拉圭人民同美国走卒斯特罗斯纳独裁政权的矛盾日益加剧的结果。斯特罗斯纳一面出卖民族,为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利益效忠,一面实行恐怖统治,把整个国家变成一个大集中营。人民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正像巴拉圭共产党“团结报”8月间指出的,舆论的批评已经不够,人民决定要“用武器来批评独裁政府罪恶的进攻”。
尼加拉瓜在5月底爆发反独裁的武装斗争以来,尽管索摩查政权大事围剿和拘禁起义者,这一斗争在人民支持下仍在坚持和发展中。起义者在当地居民的积极帮助下,不断在西部、北部地带,以及太平洋沿岸地区北部的里瓦斯省和南部的奇南德加省展开游击活动。
在多米尼加,反独裁部队自从今年6月中开始战斗以来,已经在中部康斯坦萨山区和北部普拉塔港省山区建立了两个根据地。尽管独裁者特鲁希略出动飞机和全部美式装备的军队并调动大批外籍雇佣兵作战,但是仅在战斗开始后的前六个星期,起义者就歼灭了政府军四百人。
各国反独裁力量的团结在今年有了显著的加强。在尼加拉瓜、多米尼加、巴拉圭和海地这四个独裁政府统治的国家都建立了包括各种政治派别的广泛的反独裁统一战线组织,并且制定了包括成立民主政府、实行土地改革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共同纲领。同时,各国的革命流亡者在国外成立了几百个反独裁组织,同国内的地下组织互相呼应,造成了巨大的声势。
在国内外反独裁运动日益高涨的形势下,独裁政权的内部发生严重的分裂。在巴拉圭独裁政权的两大支柱——执政党国家共和党和军队中出现了明显的裂痕。国家共和党内形成了强有力的反对派和一股要求宪法制度正常化的强大潮流。在陆军当中,也出现了反对现政府的“自由派”。在多米尼加,今年以来,副总统,劳工部长和储备银行行长,都因流露出不满情绪而遭到特鲁希略的暗杀。
美帝国主义者对于当前局面极为恐慌。今年以来美国进行了公开的和幕后的一系列活动,直接插手布置镇压各国人民的反抗,为独裁政权撑腰,并企图利用它们来干涉古巴革命,妄想遏止中南美人民民族民主斗争的巨浪。
早在4月中旬,美国在它的驻加勒比地区国家使节会议上就详细拟定了镇压中美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措施,决定继续加紧以武器和金钱援助多米尼加、尼加拉瓜、海地等国独裁者。美国派遣军官帮助多米尼加、海地训练军队,同时,指使多米尼加充当干涉古巴的急先锋。
觉醒了的拉丁美洲人民正在掀起如火如荼的斗争,拉丁美洲人民深切痛恨的“大主教,美国金元,独裁军人”三位一体的黑暗统治正处在大崩溃的过程中,任何势力也挽救不了它们。 oF7品论天涯网


第6版()
专栏:

苏加诺宣布接任中央战时掌权者
印度尼西亚继续处于战争状态
据新华社雅加达16日电 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今天晚上在电台向全国人民宣布,印度尼西亚仍然处于战争状态;而他自己以国家元首身份亲自接任中央战时掌权者。
苏加诺在广播中宣布了继续执行紧急状态法令的1959年政府第二十三号条例。这项代替于今晚期满的1957年紧急状态法令的新的政府条例从今天晚上开始生效。
这项新条例规定,紧急状态分三个阶段:民政紧急状态、军事紧急状态和战争紧急状态。其中以战争紧急状态为最严重的阶段。
在解释延长紧急状态的原因时,苏加诺说,目前印度尼西亚仍然没有摆脱威胁着它的生存的征兆。虽然叛乱分子和伊斯兰教军的基本力量已经被打垮,但是仍需进行使那些地区巩固和稳定的工作。在经济方面还有紊乱的情况,国内外还有颠覆活动。
根据新的政府条例,印度尼西亚只有一个中央战时掌权者,那就是兼任武装部队最高司令的总统。各地的战时掌权者必须服从他的命令和指示,对他负责。在苏加诺以中央战时掌权者身份执行他的权力时,将由一个由第一部长、国防部长、内政部长、外交部长、三军参谋长和国家警察总长组成的机构协助他工作。 oF7品论天涯网


第6版()
专栏:

中东舆论评艾森豪威尔的访问
伊拉克“时代报”艾森豪威尔访问十一国之行是为军事集团添上“牙齿”
新华社巴格达15日电 伊拉克“时代报”今天发表社论评论艾森豪威尔的访问说,艾森豪威尔的十一国之行,是为了加强侵略性的军事条约,特别是前巴格达条约。“这就使世界各地人民,特别是中东各国人民,对于他此行的结果以及在这个地区加剧紧张局势的后果感到忧虑和不安”。
社论说,如果美国真正希望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它就必须废弃那些军事条约和集团。报纸又说,艾森豪威尔出国访问之后,中央条约组织成员国对和平和中立国家的威胁和干涉尝试增加了。报纸指出,中央条约组织成员国把艾森豪威尔的出国访问看作是要求美国提供更多的“军事援助”并且要求美国正式参加中央条约组织。社论说,这都是为了试图加强这个条约组织,或者像这些国家的一些政治家所说的那样,使这个组织添上“一些牙齿”。报纸指出,“显而易见,这种要求的唯一结果将是加剧冷战、继续军备竞赛,同时在中东保持紧张局势”。
开罗“晚报”
美国总统在印度大谈和平之日
正是美国武器屠杀非洲人之时
新华社开罗16日电 开罗“晚报”16日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差不多就在艾森豪威尔站在印度议会里要求和平、谴责侵略的同时,他的代表洛奇在联合国里投票反对亚非国家提出的目的在于制止阿尔及利亚战争和侵略的决议草案。
这家报纸说,就在艾森豪威尔发表这种冠冕堂皇的论调的同时,他向法国和其他帝国主义盟国提供武器,来屠杀阿尔及利亚人民和其他非洲人民。
“晚报”说,美国的这种态度是由于美国是受垄断资本统治的。报纸说,美国垄断资本正在尽力控制亚非人民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黎巴嫩“政治报”和“呼声报”美国总是站在侵略和霸道一边阿拉伯人的最大危险来自美国
新华社贝鲁特16日电 黎巴嫩报纸继续发表文章,揭露美国在费尽心机地伪装要和平,来欺骗各国人民和掩盖它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政治报”今天发表评论说,虽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出国访问期间发表的声明和演说中,竭力表示美国打算在同各国的关系上采取新的政策,并将“遵循”以和平谈判的精神解决国际问题为基础的新方法,但是,艾森豪威尔和伊朗国王发表的联合声明揭穿了艾森豪威尔企图使人们忘却美国的老一套政策的底,这种政策就是:继续支持和依靠军事条约,尽管没有能够实现这些军事条约的目的和目标。
这家报纸指出,美国的现行政策还是那老一套,“只是方式方法不同而已”。它又说,这就是为什么在艾森豪威尔高谈“和平”,“正义”,“民主”和“摆脱各种各样的霸道和恐惧”的时候,他在联合国中的代表却对阿尔及利亚人民采取敌对态度。
这家报纸最后说:“美国在过去和现在始终是这样一个国家:在任何场合,总是站在侵略和霸道一边,它的命运是同世界上的帝国主义的命运联结在一起的。”
“呼声报”15日在一篇题为“这就是美国”的社论中具体地揭露了美帝国主义一贯反对和平的立场。社论指出:“威胁各国人民,特别是威胁我们阿拉伯国家人民的安全和独立的最大的危险,来自美帝国主义和垄断资本集团,它们一贯阻挠国际局势的缓和、破坏和平共处。”
社论说,美国仍然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现在只是在策略上有所改变。 oF7品论天涯网


第6版()
专栏:

北大西洋集团理事会会议在冷战气氛中开场
赫脱公然提出加强军事体系的十年计划
美国鞭策盟国多出人多出钱服从指挥引起激烈争吵
据新华社巴黎16日电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理事会会议15日在巴黎开幕。会议将举行三天。会议结束后,将在19日到21日举行西方首脑会议。然后理事会将在22日再集会听取有关西方首脑会议结果的报告。
据报道,美国国务卿赫脱昨天在会上的发言主要是要求这个集团的成员国在扩张军备方面更多地出人、出钱和听从指挥。赫脱说什么“苏联的态度有一些改变”,但又表示苏联的和平诚意还需要所谓“考验”。他接着大肆诬蔑苏联有“扩张主义目的”,叫嚷“世界共产主义的威胁并没有减轻”,要这个集团的各国“保持最大的警惕”,并且保持“实力和团结”。
赫脱表示可以同苏联进行谈判,但是他在演说中没有表明美国愿意解决问题,却一再强调谈判将是“相当长期的”,“在各级水平上进行的”,“举行一次最高级会议可能是不够的”。他还说,裁军谈判“需要多年”。
赫脱提出了北大西洋集团应当制订一个“十年计划”。这个计划应当规定这个集团建立一个“强大的”军事体系,使它具有进行大规模战争的“威慑力量”和打“局部战争”的“充分灵活性”。
赫脱还在演说中大肆诬蔑中国在远东进行“干涉和侵略”,诽谤中国政府平息西藏武装叛乱是“对西藏人民的野蛮行为”。
西德外交部长勃伦塔诺在会上发言时重申阿登纳集团坚持冷战政策和阻挠紧张局势缓和的立场。
英国外交大臣劳埃德的发言表明英国已经从麦克米伦访苏时的立场上大大后退。他承认苏联是希望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但是他又说什么苏联朝着和解方面“还走得不够远”,要西方必须保持“军事均势”,“决不能放松努力”。劳埃德支持赫脱提出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十年计划”和成员国军事“一体化”的主张。
关于东西方最高级会议问题,劳埃德说,英国认为“裁军问题可能成为同苏联谈判最有希望取得成果的方面。”他也说什么不应该对第一次最高级会议“产生过分的期望”,并且主张举行一系列最高级会议。劳埃德在发言中承认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内部有分歧。他还对六国“共同市场”表示不满。
法国外交部长德姆维尔在发言中也强调西方应该“坚定”,在最高级会议上同苏联讨论时“不要放弃任何根本的东西”。他也主张在最高级会议上把裁军问题“放在第一位”,并且把西柏林问题包括在德国问题内来讨论。谈到扩军问题,他主张“对军事努力作些调整”,以使个别成员国能负担“特殊责任”。德姆维尔说,“法国特别重视非洲大陆,法国在那里有特别的任务和责任”。
据新华社巴黎16日电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理事会今天举行秘密会议,讨论军事问题,发生了尖锐的争吵。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在发言中要求它的盟国更多出钱来支持“联合防御努力”,使军备现代化。盖茨提出了在军事方面“应当更加强调”的四个方面:一、扩大共同分担的武器费用的范围;二、增加对包括中程弹道导弹在内的现代化武器的统筹的研究、发展和生产;三、合作使用国家资源,特别是在科学和技术方面;四、解决有关在北大西洋集团成员国储存原子武器(即建立美国的核武器基地)的问题。
盖茨还强调参加集团国家的军队必须“统一指挥”。
对美国响应最积极的是西德国防部长施特劳斯。他在发言时说,西德将坚决完成给它规定的扩军目标——到1963年拥有十二个师(目前有七个师)。他要求把核武器和常规武器以“公平的比例”在各成员国分配。
英国国防大臣沃金森说,英国将“暂时”不减少在西德的五万五千名驻军,并将研究把本来可能在1961年从西德撤回英国的战斗机部队较长期驻扎下去的可能性。他也鼓吹北大西洋公约国家联合发展新武器。
法国国防部长居约马发言时猛烈抗议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特文宁最近在这个集团的军事委员会上攻击法国拖延履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义务的发言。居约马还要求理事会同他一起抗议特文宁的发言。
但是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坚持特文宁指责法国没有履行义务的话是正确的,并且认为特文宁的发言并没有越权。就这样,美国和法国的国防部长面对面地发生了争吵。
在讨论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部队统一指挥以及美国在西欧储存原子武器的问题上,美国和法国之间又发生激烈争吵。大家知道,美国要法国把它的军队、特别是海、空军交给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最高司令部指挥,并且同意在法国储存核武器。但是法国政府一直认为,除非同意法国同美英一起分享北大西洋集团的领导权,法国就不能接受这个要求。
据透露,居约马今天在会上好几次从他的椅子上跳起来打断在这个问题上批评法国的人的发言,气氛十分紧张。会议最后没有能够就这个问题达成协议,而不得不决定交给各成员国常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代表继续讨论。
在关于美国要求其他成员国分担更多军费的问题上,一些小国的代表在发言中对军费负担沉重纷纷叫苦。比利时、卢森堡、希腊和土耳其都表示,北大西洋集团给它们规定的扩军目标对它们的经济来说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 oF7品论天涯网


第6版()
专栏:

狄龙的西欧之行
陈有为
美国副国务卿狄龙已经结束了他从12月7日开始的西欧之行,于14日回到美国。在这短短七天内,狄龙曾匆匆地访问了伦敦、布鲁塞尔、波恩和巴黎,同英国、西德、法国的政府领导人,以及六国(西德、法、意、比、荷、卢)“共同市场”和七国(英、挪、丹、奥、葡、瑞典、瑞士)“自由贸易区”的代表进行了会谈。狄龙在离开巴黎时总结此行说:他“到处都发现”“一致的看法”,他的“这次旅行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狄龙此行的结果究竟如何?这首先要看他是否实现了自己原定的目的。从西方通讯社的报道中可以看出,狄龙这次“试探性”访问的目的,是为了对“六国”和“七国”情况“进行一次第一手的考察”,以便“设法消除危及欧洲团结和美国贸易前景的经济上的分歧”。
狄龙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到西欧去的:由于海外军事开支与资本输出激增和出口贸易锐减,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情况已发展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继去年出现的三十四亿美元支付逆差以后,今年美国的逆差又将达到四十亿美元。美国对西欧的出口占美国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但是这部分出口在去年下降了四分之一,今年上半年又有了进一步的下降。而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西欧的经济分裂,由于最近英国带头建立以对抗六国“共同市场”为目的的七国“由自贸易区”正式形成了。在美国看来,这是“极为严重的事情”。美国“新闻周刊”写道,“六国”与“七国”之间的“贸易战不可避免地要造成对彼此间的出口和对美国出口的歧视”。不但如此,西欧经济上的分裂也必然要影响到北大西洋集团政治上的所谓“团结”,而不利于美国在这个集团中的领导地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的局面,西欧的一些国家最近已开始倾向于在“六国”和“七国”之间搭“一座桥”的主张,寻求某种程度的妥协。但美国认为,“六国”关税同盟与“七国”关税同盟之间的妥协,等于是出现一个把美国摒除在外的十三国关税同盟,这对于美国商品倾销西欧同样是不利的。因此,“纽约时报”说,美国也“直率地反对这两个集团作出任何特别的优惠安排”。
美国既不愿看到“六国”和“七国”过于分裂对抗,又担心它们之间达成有损于美国利益的协议。它的如意算盘是:由美国来排解“六国”与“七国”的纷争,借此使美国进一步插足于西欧经济事务,加强对西欧各国的控制。狄龙这次西欧之行的主要任务,也正在于此。
还在狄龙启程之前,美国通讯社就已传出消息说,美国正在考虑建立一个把“六国”、“七国”同北美联系起来的所谓“大西洋共同体”计划。美国这个深谋远虑的计划显然具有“一箭双雕”的目的:既可以防止西欧对美国的贸易歧视,又可以把西欧的经济领导权从“共同市场”和“小自由贸易区”那里悄悄地夺过来。对于那些受到经济分裂危害的国家来说,美国的这个计划是不无吸引力的。因此,狄龙前往西欧的时候,在“大西洋共同体”计划支持者名单上,已经列有西德经济部长艾哈德、意大利外长贝拉和六国欧洲委员会主席哈尔斯坦等人了。但是正在力图利用经济集团来争夺西欧霸权的英国和法国,对于这个计划却丝毫也没有兴趣。虽然它们相互有矛盾,但都不愿让自己苦心经营起来的有利地位被美国取而代之。因此它们在反对美国计划这一点上又是共同的。伦敦“泰晤士报”在狄龙访问前夕就竭力表示反对,它认为“大西洋共同体”的主张“仅仅是一种空想”而已。合众国际社说,由于英国政府的抵制,这个主张在美英会谈中“被搁置起来”了。在巴黎,狄龙的计划也遭到碰壁。法国财政部次长甚至在招待狄龙的宴会上宣称:“法国政府相信走向放宽世界贸易的最好办法是巩固欧洲共同市场”。英国和法国不但不支持美国的“大西洋共同体”计划,反倒要求美国分别支持“六国”和“七国”集团。
在这种情况之下,美国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了。据西方通讯社报道,美国现在主张改组本来由十七个欧洲国家组成的“欧洲经济合作局”,把这个新的机构作为西欧两个集团之间举行谈判的场所。同时,美国则以“积极观察员”的身分来干预和操纵这个谈判,使美国势力打入西欧内部。然而,即使是这个降低了的计划,美国也还是没有充分的把握。美国新闻处14日发出的一篇评论说:“对于改组欧洲经济合作局处理谈判的问题”,还要“通过外交途径加以讨论”,至少要到明年1月间才能“作出某种决定”。消息表明,英国和法国对于美国这种心怀叵测的意图,仍然是采取保留态度的。因此,连狄龙自己也承认,在他回去之后,“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狄龙此行的另外两个使命,是直接要求“六国”、“七国”,特别是英、法、西德放宽对美国的贸易限制,分担美国的所谓对外“援助”。在同各该国领导人会谈中,狄龙一再希望这些国家“不至于歧视美国对欧洲的贸易”,要求它们对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其余部分采取自由贸易政策。在这方面,狄龙的要求不能说完全没有得到考虑。西德已经表示,愿意“大大削减”对美元地区的进口限额。法国“打算对减轻美国现在感到的支付平衡的困难尽一分力量”。在此以前,英国也已经宣布了要放宽对美国的若干贸易限制。但即使如此,狄龙的“收获”也仍然是很有限的。据狄龙本人估计,西欧答应放宽的限额,最多不过使美国今年对西欧的出口增加三、四亿美元而已,还不到它对西欧出口总额的十分之一。这笔区区的收入,对于缓和美国今年四十亿美元逆差的国际支付危机,显然无补于事。
至于说到分担对不发达国家的所谓“援助”问题,那么西欧各国跟狄龙的“看法”更不能说是“一致”的。美国的打算是不仅要西欧拿出更多的“剩余”美元来减轻美国的国际支付负担,而且还想把西欧各国的对外“援助”控制在美国手里,由一个美国所支配的“国际机构”来统筹处理。但在西欧各国看来,对外“援助”正是它们进行经济扩张的一个手段。它们决不愿意用自己的资金来为美国的利益服务。事实上,狄龙在他的第一个落脚点伦敦,就碰了个钉子。据路透社报道,美英两国对这个问题并未作出决定,只是认为,“在提供援助的手段方法上,应该进行更多的协调工作”。英国在会谈中表示,这种“援助”应该通过“科伦坡计划”进行,“而不应为此目的建立新的国际组织”。伦敦“金融时报”在欢迎狄龙的社论里说得更明白:“由于英国目前承担庞大的海外投资和军事义务”,“英国大臣们能够向狄龙先生提供的直接帮助不会很多”。在波恩,参加会谈的西德外交部国务秘书范舍尔彭贝格表示,“对于是否要设立一个新的统筹机构来处理不发达国家的援助的问题”,西德政府只是将把它“放在心上”而已。日本“朝日新闻”驻华盛顿记者认为,整个地讲,“西欧各国对于美国的想法并不那么感到兴趣”。
从这种种情况看来,狄龙所说的“巨大成就”,至少是要打一个“巨大”折扣的。狄龙这次“试探”访问的主要发现是:美国今天在西欧的地位是大不如昔了。十年前“马歇尔计划”时期西欧国家俯首听命于美国的日子已经过去了。由于美国经济地位江河日下而西欧经济力量却有了相对增强,美国今天已不得不派这位国务院第二号人物亲自出马到西欧去告急求援。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再要想操纵西欧经济、控制西欧各国,当然更是力不从心了。因此,可以认为:狄龙的西欧之行正是反映了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下,美国同西欧以及西欧主要国家之间争夺市场斗争的加剧。 oF7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