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

1987年4月11日人民日报第5版

字号+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人民日报 1987-04-11 19:00 我要评论()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图片 '...

第5版(专题报道)
专栏:人大政协会场内外

中国籍外国血统的政协委员与其他委员互致问候。
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互相签名留念。
人大代表专心听取大会报告。
在人大主席团会议上,年迈的代表借助放大镜审阅文件。
来自西藏的人大代表与所住东方饭店职工联欢。
政协委员在北京国际友谊林植树。
(本栏照片为本报记者沈进 徐建中摄) Uzc品论天涯网


第5版(专题报道)
专栏:

压力动力前进力
——访人大代表、胜利油田党委书记李晔
本报记者 张何平
“当前,国家能源紧张,‘油比金子贵’,呼油之声不绝于耳。四化建设要油,人民在盼望期待着石油工业的新发展啊”!李晔心情沉重地说:“胜利油田作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之一,能否持续发展,事关大局,责任重大。我们压力很大,深恐有负历史使命啊!”
“不过”,李晔语气坚定地说:“有压力也好。‘铁人’说过,井没压力不出油,人没压力轻飘飘。国家缺油,逼着我们要自觉加压,多找油,多出油,为四化建设尽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几天来,李晔坐在会场,心想油田。也难怪,这个年产近3000万吨的油田,要在今后三年多时间里,搞到四五千万吨规模,建成又一个大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可想而知。
李晔从抽屉里取出小本本,让数字讲话:1978年原油产量1946万吨,1979年为1865万吨,1980年1758万吨,1981年1611万吨。如果制成图表,看得会更清楚,这是逐年递减的趋势。李晔回顾说,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人们都在关切着、注视着。胜利油田能不能打翻身仗?当时,担任国家能源委员会主任的余秋里明确指出:要立足于上,立足于发展。
以后几年怎么样呢?李晔还是让数字讲话:1982年1634万吨。尽管增长不多,但表明,开始回升。1983年继续增长,到1984年突破“两千万”,达到2300万吨。1985、1986两年逐年增长,去年达到2950万吨。
“胜利油田打了翻身仗,4年间产量增长1300多万吨,把‘下’字换成‘上’字。这个巨大的转变,来之不易。”说着,李晔摊开两张床单大的《济阳坳陷石油勘探形势图》。从图上看到,近几年表明有油气的红色区块在不断增多,面积逐渐扩大,由点到块,由块成片。油田的个数,1980年是26,去年增加到55。储量翻了一倍多。李晔兴奋地指点着地图说:“今年头两个月,在10来个探区,又有50多口探井见到很好的油气情况。现在,济阳坳陷的2万多平方公里范围内,越探资源越丰富,前景良好。”
李晔坐下来,沉思片刻,对我说:“胜利油田投入开发已经20多年,每年综合递减10%左右。要补上这个窟窿,并且还要再上几百万吨新台阶,就得做大量的工作,难度很大,也很艰苦。不奋力拚搏是办不到的。”
谈到拚搏,李晔说,到过胜利油田的人都知道,在黄河入海地区搞油,不仅要斗地,还要斗海、斗河、斗天哪!河洪、凌汛、风暴、海潮……不论寒暑昼夜,工人们要在风沙、雨雪、冰水、泥滩中夺油。前些天,大风、海潮一次次冲垮新修的防潮堤坝,现场指挥员难过得坐在海堤上哭得饭都吃不下啊!今年,又因黄河缺水,影响沾化电厂一度停了两台12.5万千瓦的机组。在这种极其艰难条件下,油田千方百计保生产。广大职工艰苦奋战,顽强拚搏,一季度打井、钻井进尺、产油都取得了好成绩。他预计今年产量可达3200万吨。尽管没实现的事,李晔不愿讲,我还是从他口袋里“挖”出了这个底。
李晔深有感触地说:“石油工人好得很,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就怕没有油,只要找到油,总是拚死拚活地干。去年孤东会战,3月下旬上马,刚开始没有道路,工人们在泥里水里滚爬着拚。半年多时间,打井900多口,当年就产油320多万吨。工人们不叫苦,不喊难,真是要油不要命!”李晔激动了,用力挥着手臂:“这种吃大苦、耐大劳的顽强拚搏的精神,是延安精神,是大庆精神,是石油工人的光荣传统,是我们石油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
从李晔和在会议期间接触到的其他油田的人大代表身上,记者强烈地感受到压力已成为我国石油工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前进力。 Uzc品论天涯网


第5版(专题报道)
专栏:

探索民族文化的奥秘
——访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
本报记者 高宁
作家冯骥才是随着新时期文学潮流的涌起而跃上文坛的。难得的是,在这文学创作空前繁荣的十年里,他的作品在读者中和评论家笔下,始终是热门的话题。这几年,他又推出了系列文化小说,意在对中国传统文化作深刻的反思。果然,记者在政协会议上一见到冯骥才,他就大谈文化问题。
“文学界对当前出现的一股追逐西方形式技巧的创作倾向莫衷一是,你有什么看法?”
冯骥才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却先讲了一段见闻。他曾经参观过美国一个印第安人的村落,发现他们的居室内,往往外屋放满了新式电器,里屋却保留着这个民族原来的偶像图腾。他说:“这正反映了一个落后民族受到现代文明冲击后的复杂心态。中国并非落后民族,但却封闭了许多年,一旦开放,青年人感到新鲜;但新鲜过后,他们会象那些印第安人一样,回来寻找本民族的传统——民族的根。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需要一个过程,不应责怪青年人。更何况,文学创作打破既定的方法技巧,培养读者多样的审美情趣,这没有什么不好。”
对于冯骥才本人来讲,立志探索中国文化的奥秘也是有一个过程的。他十分敬佩鲁迅先生。正是鲁迅,第一次从民族文化心理的角度剖析中国的国民性,塑造出了阿Q等不朽的文学典型。于是近几年冯骥才迷上了文化学,他一直在研究中国文化典籍,考察民俗民情,收集文物……就连出国访问,他也从不懈怠对文化学的探索,到处寻找中外文化的异同。他为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自豪;但对它的封闭性、保守性又忧心如焚。他还发现,中国近100多年来经历过几次从封闭走向开放,又从开放归于封闭的过程。在这种开合的剧变中,中外文化的冲撞过于猛烈,这是社会震荡不宁的原因之一。封闭,使人们对民族文化过分自信;开放,又使一些人盲目自卑;而开合的反复使自信与自卑在人们的心理中产生了极大的不平衡,这,大大影响了中国人对中西文化有一个客观冷静的认识,阻碍了扬弃民族文化的过程。基于这种认识,他开始创作文化系列小说《怪世奇谈》,已发表了《神鞭》和《三寸金莲》。《阴阳八卦》即将发表,计划写8部。他说,他不是从历史学的角度对中国文化作理性的判断,他希望读者看了他的小说,能从社会学、文化学、审美角度去感悟中国文化美的一面、丑的一面;它的优越性及其弱点,挖掘出推进我们民族前进的积极因素。
冯骥才讲得很多,很快,话题一忽儿从历史跳到现实,一忽儿从东方跃到西方,显示了思路的宽广和认识的深刻。他告诉我,他虽然担任着天津市文联主席,公务繁忙,这几年多次出访,还要读书、会友,但都没有耽误他的写作。他把写作看作是人生积极存在的一种方式,是尽情地倾吐自己的心声。每当夜深人静,他的文思就开始涌动,常常是一泻而出,一部作品往往在一个月左右写成。他说关键在于要进入自如的创作心境。
10年来,冯骥才已发表了300多万字的作品,其中不乏佳作。显然,他的内心始终保持着自如的状态。他说,作为作家,他除了需要生活和创作之外,别无他求。因而,他常能排除杂念,令思维在艺术天地里自如地徜徉。 Uzc品论天涯网


第5版(专题报道)
专栏:两会特写

勇当“第一号种子选手”
——人大代表杨其华谈搞活大中型企业
本报记者 程凯
人大广东代表在审议赵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时,各有注重的话题。杨其华代表则对在今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如何搞活大中型企业,特别关心。
壮实的中等个头,一脸坚毅的神情,他是个能挑重担的人。但在担任广州铁路局长的九年中,却从未象现在这样感到肩上担子的份量。
今年,我国铁道部又有一个重大改革出台,就是以广州铁路局为先行,批准该局实行“全面承包,一包四年,现收现支,定率上交”的改革方案。杨其华说:小企业改革容易,大中型企业改革难。虽然这是一件有风险的事,但肩负起为全铁路系统今后改革探索路子的任务,是广州局14多万名职工的光荣。
铁路,牵一发而动全身,历来以统为主。统得过死,则企业缺乏活力,事业发展缓慢。广州铁路局曾以率先改革而闻名,其属下的广深铁路公司被称为全路改革的“第一号种子选手”。该公司于三年前便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改造”,使企业真正成了充满活力的经济实体。因为广州局有个“第一号种子选手”,所以铁道部又把广州局作为深化全国铁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号种子选手”。
杨其华说:他们的改革方向,符合赵总理报告中提出的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原则,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并且实行责、权、利的统一。根据一包四年的办法,该局以1985年经营指标为基数,从今年起到1990年止,运输收入完成80.04亿元,年均递增8.1%,除向国家缴纳税后,其中12%上交,超出部分,上交32%,留成自用。四年间,还要包更新改造和大修任务,包基建和形成新的运输能力,包新增机车和客车的购置等等。局里在经营方面有资金使用权,基建方面有设计方案参预审定权、施工招标发包权。
杨其华对当好“第一号种子选手”颇有信心,他说:把责、权、利的统一落到实处,充分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加快铁路建设的资金积累,为国家和人民多做贡献,是改革成功的关键。进京开会之前,他已动员全局,层层制定实施措施,将承包指标,落实到各分局、公司、站段、车间、班组。同时,将下属企业的留成和职工个人收入与核算吨公里运输收入挂起钩来。他告诉记者:为保证改革成功,他们还要运用一个法宝,就是赵总理报告中提倡的“双增双节”运动。今年,全局货运量将增加400万吨,运输收入增收1亿元;承包的四年间,增收6亿元,减少支出5亿元。铁路职工向来有艰苦奋斗的传统。从全局的宏观来讲:要挖掘内部潜力,严格控制开支;从微观来讲:要从节约一颗道钉做起。
既然信心足,措施得力,风险又何来?在回答记者这个问题时,他说:许多改革的受挫,往往不是来自企业内部,而是受外部因素的制约。他说:他已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建议:在控制生活资料价格上涨时,也应严格控制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坚决刹住乱摊派、乱收费歪风。另方面,对铁路客货运价的管理也应作适应性改革,在一些经济发达、运输能力紧张区段,允许有限的浮动,给企业改革以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 Uzc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站编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